NETFLIX超火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金句解读版来啦!

NETFLIX超火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金句解读版来啦!

考研倒计时64天! 近来Netflix有一部很火的纪录片在微博朋友圈等各处流传,名字叫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这部纪录片对新传的人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是对于考新传的人,功利一点说你可以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很多精炼的表达当做答题的案例,虽然这里面讲述的情况都是很 基础的新传理论,例如受众商品论、注意力经济、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媒介情境论等

同时它也能让你对目前很火的人工智能话题有一个别样的认识,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智能推送的负面影响这方面。

非功利的说你可以思考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落差,以及作为新传这个专业的人可以在改善当前的媒体环境方面可以做什么(小声bb:这样的反思类视频出现至少比空谈新闻专业主义要来的实际)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这里面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一些观点:


01

Nothing vast enters the life of mortals without a curse.(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祸端)

这是以该纪录片开始留下的一个思考。 鲍曼曾经反思现代性时将大屠杀与现代文化联系起来,他认为单单工具理性的规则无法防止大屠杀现象的发生,恰恰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及其制度使得大屠杀合理化 。希特勒正是借助现代科学的管理体系,协调能力制造了种族大屠杀,在这样一个管理秩序下,大屠杀的执行者曾经都可能是街边的面包师,一个银行职员这样的普通人,身处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秩序结构中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多严重的后果。


在今天,这些社交媒体软件的人同样没有一个人故意包藏祸心,他们都相信这些新兴的技术会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事实是我们很难忽视这些运用智能技术的软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弊端,纪录片中这些谷歌、脸书的前员工、ins早期员工、推特高级副总工程师等面对问题出在哪里时都沉默了。在这些责问的背后, 矛头直指当前社交媒体的商业盈利模式。


02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如果你没有花钱购买产品,那么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但这对于学新传的人来说就是斯麦兹的 受众商品论 ,媒介公司的使命是将受众集合并打包出售给广告客户,受众在闲暇时间付出了劳动,为媒介创造了价值,但没有得到经济补偿,反而需要承担起经济后果。


按照纪录片中的说法, 这里的“product”其实是我们认知和行为中那些一点一点我们未曾觉察到的变化,海量信息时代,社交媒体其实是利用这些他们塑造出来的变化向广告商出售一种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的来源正是你在日常行为中大量输出的数据让机器与模型做出精准预判。


03

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极其类似于魔术)

魔术师懂得你思想中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某一部分,这是让幻觉起作用的关键。


很多时候他们诉诸的是人的潜意识,你被影响时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 ,因为这是在利用人心理中最脆弱的部分挣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社交媒体中与别人交流时,对方停留在聊天页面时,你会在自己的界面看到一个有气泡不断闪动的对话框,以提示你不要离开,对方马上就会和你交谈。


在微信中则是那个“对方正在输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设计,却能够在很多时候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使其停留在社交媒体上。


设计这些功能的人就能避免受到它的影响吗?那是不可能的,在工作时,他们作为猎人极尽所能的设计巧妙的工具捕获用户的注意力,但到了晚上他们自己也成了工具的猎物。


04

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users':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只有两个行业会把他们的消费者称为用户:毒品和软件)

对此,纪录片中说道, 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环境,来到了以成瘾和操纵为基础的技术环境 ,社交媒体不是一个等在原地被使用的工具,它有自己的目标,并有能力实现这些目标,它能利用你的心理来对付你。


用“用户”一词来称呼消费者表面上是尊重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但是市场最大的忌讳就是让消费者做主 ,他们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思想随意性太大,最好留住他们的办法就是尽量迎合消费者,不断刺激消费者欲望,用各种手段让他们保持关注,欲望才是第一消费动力。


05

我们的进化需要一万个人的认可吗?我们需要每五分钟获得一次社交认可吗?

六度分隔理论指出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媒体上,这样的分隔似乎被减少了。


让今天的人格外重视自己在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可 越是刻意营造一个前台角色,这个角色就会离本真的自我越远 ,这样的分裂极易产生精神折磨,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


可正如纪录片中所说,如果都不知道自己身处矩阵中,要怎么从这个矩阵中醒来?(信息茧房)如果太过重视社会的目光就会让自己被整个社会绑架,丧失独立性。


06

技术不是人类存亡的威胁,技术把人类社会中最坏的东西带出来才是威胁。

这个最坏的东西是什么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个人而言,不择手段的引起关注,无休止的怀疑论,全世界我只相信我自己,结果就是国外很多人会认为吃中国菜会得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只是政府的一个谎言,是为了掩盖5G信号辐射引起的疾病。


社交媒体背后的商业模式让即便是创造它的人也难以干预 ,人们被经济压力,股东利益困住,无法脱身,疲于奔命,忙于赚钱让身处其中的人无法意识到它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这部纪录片分析的还算细致,虽谈不上独到,仅仅是揭露出来的这些也足以引起大众的关注。这其中还有很多的金句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他们提出的措施显得有些无力,立法让社交媒体平台担负起责任,将平台纳入制度的管理范围内,让平台为使用数据资源纳税等不说完全无用,但总是老希望工程了。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这样一部纪录片的意义,需要让民众知道他们身处的环境是怎么回事,需要纪录片中这样一些人为数据隐私呼喊,为人们毫不在意的注意力斗争。


批判者才保持前进,批判者才是乐观者!

参考文献:

公众号:素履之往往:你被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卖掉的30个真相; mp.weixin.qq.com/s/sCRc

发布于 2020-10-26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