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脍炙人口,国人早已熟知。即使没看过小说,动画片《大闹天宫》或者电视剧《西游记》总看过,那故事原不陌生。不过,近来看了3D魔幻大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算是彻底乱了。原来此前在小说《西游记》上读到的故事只是一个表象啊!影片揭示:大闹天宫的真正原因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操弄者是牛魔王。额的神呐!这个“神话故事”完全颠覆了国人对于《西游记》的认知,摧毁了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叛者形象。继《赤壁》、《画皮》(新版魔幻剧)、《关云长》等港产烂片之后,电影人再次用港式劣质的商业电影文化将国人杀得流水落花。不过,看了这部胡编乱造的所谓“大片”,也可以有一个意外收获,人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引出的一个另类问题:甄子丹主演的《大闹天宫》活脱脱是一个现代法治故事。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国人的共同知识
把《西游记》当作一种娱乐作品,不去多想它可能有的深意,要省事得多。胡适谓《西游记》“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并且“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尽管这种说法被后来的评论者认为“不免贬低了《西游记》主题的积极思想意义”,但与盛行于政治极端年代的那种过度诠释相比,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读法。
《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是小说中前七回的高潮。深究起来,对于《西游记》中这段神话故事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立场。例如神仙的观点与妖魔的观点就不大一样,官的立场与民的立场也有所不同,政治力量在朝与在野的立场也可能有所不同。我国文学理论界对于《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就曾深受政治影响进行过阶级论解读,“都是企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给神佛妖魔唐僧师徒都划分了阶级成分,故事冲突涂抹成阶级斗争的浓墨重彩,“认为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者,玉皇大帝就是人间封建帝王的形象”,由此引申,“有人认为孙悟空‘皈依佛法’就是向封建统治者投降”。看这种天马行空的评论,真觉味同嚼蜡。好在绝大多数人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大概都是为了消遣,不大会去仔细琢磨,所以体会不到文学研究者挖掘出来的那么多深意。
还是直接看故事比较靠谱儿。话说那孙悟空颇有些来历: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孕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先是惊动了玉皇大帝,让千里眼、顺风耳查明缘由。这石猴因勇闯瀑布泉而受众猴拥戴,成为“美猴王”。做王久了,秦始皇式烦恼就来了,“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于是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学不老长生之术。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跟随菩提老祖学得72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告别之时祖师告诉他:“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孙悟空学得非凡本事之后,初出茅庐就赤手空拳剿灭了混世魔王,但没有趁手的兵器不是个办法,就到龙宫明为“借来”、实为“抢得”天河镇底神珍铁(如意金箍棒)和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只对众龙道一声“聒噪”就纵身返回花果山。四海龙王不服,进表上奏天庭。不仅如此,孙悟空还趁灵魂被套了绳索去之机深入“幽冥界”,将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将生死文簿上自己的名字连同有名字的猴属之类一概勾销了账,惹得幽冥界各王和地藏王菩萨奏闻上天,齐来告状。孙悟空自得其乐,平日里结交了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等闲散妖精常在一起厮混,社会关系自此越来越复杂。
解读大闹天宫的不同视角
从神或官的立场看,孙悟空龙宫借宝、地府销名的行为显然是严重挑战和破坏既存秩序的行为,四海龙王、冥界十王成了被害者和控告者的角色,玉皇大帝扮演着事实裁判者和刑罚施行者的角色。对于孙悟空这种公然扰乱秩序的行为,正当的措施是擒拿惩处,变通的做法是招安抚慰。在太白长庚星建议下,玉帝宽严相济,先是招抚孙悟空授予其“弼马温”一职,自此孙悟空进入天庭,算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倒也欢喜。好景不长,一旦懂得“弼马温”乃属“不入流”的官职,且属于最低最小的品位,美猴王心头火起,一怒打出御马监,出了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并且扯起大旗,号称“齐天大圣”。按说对于孙悟空由他胡闹去也就罢了,招惹他做甚?偏偏天庭不这么想,托塔李天王率三太子奉玉帝御旨前来讨伐,却大败而回。又是太白金星建议安抚,于是孙悟空再次来到天宫,这次得授了一个有职有位无权无禄的“齐天大圣”空衔。由于孙悟空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玉帝担心他身闲生事,便派他暂管蟠桃园,让孙悟空找到机会将那蟠桃捡熟的都吃了下肚,剩下毛蒂青皮的留在树上,又将蟠桃宴上的琼浆玉液、百味珍馐吃喝一个够,趁醉还将太上老君五个葫芦里的金丹“如吃炒豆相似”吃个精光,然后一溜烟又回到花果山。这次玩大了,惹下的祸非小,玉帝派天兵来拿,经过好一番艰难,才将孙悟空拿下,押往斩妖台绑在降妖柱。太上老君建议将孙悟空置于八卦炼丹炉里用三昧真火烧死,不料未能如愿,反而让美猴王炼得火眼金睛,出得炉来让一根金箍棒扰得天宫混乱不堪。玉帝奈何不得,只好请出如来佛祖来镇压。佛祖法力无边,孙悟空居然跳不出如来佛掌,佛祖反掌一扑,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行连山,将他轻轻压住,算是殄灭了妖猴,天宫归于太平。看这段故事,明显感到是一个关于罪与罚的故事,天上刑事政策灵活多变,也是一奇,最终还是镇压手段有效。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所作所为,几乎都出自利己动机(顺便惠及猴属),其对如来坦言:“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听起来也算不得高尚,因此《西游记》中有诗评论道:“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不知这是否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从民的角度看,却又不然。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是反抗精神的表现,其行为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记得我少年时看课本介绍《西游记》,配的图正是美猴王大闹天宫,大体的议论内容都如下述评价:《西游记》作者“以满腔的热情歌颂了孙悟空反抗天庭的行动;赞扬了他反对束缚、要求自由、蔑视传统、否定权威、敢作敢为、天地不怕的性格。”对于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一言以蔽之曰:反抗。反抗尊严的皇权,反抗对自由的禁锢,反抗思想束缚和反抗传统势力的压制。他随意捣乱天宫‘社会秩序’的造反行为和‘皇帝轮流做’的造反思想,是对天宫的威严、永恒、至高无上、君临一切的权威的挑战。这对处于斗争中的人民,是一种鼓舞;对受麻醉禁锢的人们,是唤起他们思想觉悟的钟声。”
耐人寻味的是,在孙悟空挑战之下,如来佛祖不得不出面解释玉帝统治的合法性,这合法性在于“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当如来诘问猴王之时,孙悟空将如下一番理由和盘托出:“他虽年幼修长,也不应久住在此。常言道:‘玉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予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扰乱,永不清平!”在书中还吟诗道:“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四句揭示了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道理,强力是获得国家权力的资源,但又极力压制反对者使之不能形成强力。但非民主条件下权力更迭的道理,已经被一个妖猴一语道破。
大闹天宫的故事最终以孙悟空失败告终,但并没有减损孙悟空受读者喜爱的程度,原因是“孙悟空反抗传统势力,冲决天庭罗网,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却并没有同时给埋进五行山下。他在大闹天宫时指东打东、指西打西,所向无敌、挡者披靡的赫赫战功和声容光辉,已长留天地之间;他所高高树起的‘齐天大圣’的旗帜,似乎还在人们心中不断招展。”另外,孙悟空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失败,未来还要在西天取经路上大显神通,这就使他的失败少了许多悲情色彩。实质上,猴王背景望之不似人君,要是真的夺了天庭,招一群猴子到了天庭,造就一个猩球世纪,也不像个样子,他的失败也就没什么可悲怆的了。
这一场大战,“孙悟空虽然失败了,但重要的是他在大闹天宫的战斗过程中,终于暴露出天庭虚弱、残忍、外强中干和欺瞒哄骗的真面目。”事实正是,专制主义靠欺瞒维持,统治者最担心的是真相外泄,因为在某些神圣的符号下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暗污事实,这些事实一旦披露,神圣的大殿就变成雨中纸糊的大厦了。
读《西游记》,可以体会到文艺作品往往是作者思想意识的反映,甚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吴承恩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既存社会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孙悟空是代表这种精神与意识的形象,他手上的金箍棒对于旧制度与旧秩序的捣毁代表了一种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恐怕不是作者所处社会具有的,这反衬得作品更加富有社会价值。
我感到好奇的是,在解读同一作品的时候,不同职业群体会不会有自己的专业意识掺入其中,例如法律界人士要不是纯为娱乐而阅读《西游记》,而是以法律观点审视大闹天宫的神话故事,那么是不是更看重秩序,对于暴力破坏秩序的行为较为敏感,更倾向于保守态度?
3D魔幻版《大闹天宫》:比孙悟空还天马行空
华语电影的技术水准已经有了令人惊艳的提高,要不是依托这种技术,真人版《大闹天宫》完全没有拍摄的必要。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六小龄童的表演可谓活灵活现、出神入化,但那时候的电视技术水准却武大郎床底下打拳——出手太低,好端端的神话素材给拍得山寨十足。好在这部作品和动画版《大闹天宫》、《人参果》一样,能够忠实于原著,没让胡编乱造彻底摧毁了西游故事。
3D魔幻版《大闹天宫》就不同了,一上来就开始捣浆糊,一直到结束都胡扯个不停,这显示编导者在编造这部作品时大概只想着圈钱,毫无艺术真诚可言。这部电影不出预料地雷声滚滚,糟点多多,本来《西游记》前七回几乎都是男性活动,并没爱情什么事儿,但观众需要美女养眼,于是就加入爱情,让无性人士孙悟空也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女性太少不行啊,就让菩提老祖的徒弟里面也添几个美女吧。编导者为迎合西方观众和不读原著的国内观众,还硬拉进个魔界与仙界争锋……这种自作聪明的胡编乱造,我们在《赤壁》、《画皮》、《关云长》之类影片中已经有所领教,如今又添了这部雷死人不偿命的《大闹天宫》。
故事改编成了这副模样:牛魔王为达到取玉皇大帝而代之的目的,率领魔族屡次进犯天庭,玉皇大帝乃文武兼修的英明领袖,屡次亲上火线,带领天庭神仙打败牛魔王的进攻。一次玉帝大胜,正要将牛魔王殄灭之时,皇妹铁扇公主不失时机出现了,她凄婉哀求皇兄放过牛魔王并保证今后永不来犯,还打破仙魔不可通婚的戒律,要随牛魔王到火焰山居住。噫!尽管天庭已经被牛魔王闹得房倒屋塌、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天庭律法也可以卖个亲情。玉皇大帝见其妹楚楚可怜,就放过牛魔王,饶了他一条牛命。接下来女娲出场补天,她可不是炼石,而是直接把自己解了体,不但牺牲自己成全了天庭,还顺手搞了个南天门屏蔽工程,类似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功能。玉帝派二郎神杨戬把手这门,魔族的妖怪不可放进来。一座石兽一时为女娲感动,留下仙泪,这泪落下凡间变成晶石,孕育成猴子(奇怪的是猴子还在胎里就已经可以睁大眼睛与九尾白狐调情了)。观音见石猴出世,知道他血统高贵,就派出菩提老祖教他武功。菩提老祖亲上花果山,正赶上猴王因不小心捏死蝴蝶而懊恼,菩提老祖拿出刘谦的魔术手段玩了一把起死回生,引诱猴王随他前往自己的仙山教他功夫。功夫学成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打败混世魔王,到龙宫抢来金箍棒。魔王进犯天庭失败,却没死了霸占天庭之心,知道猴子的来历便想到战胜天庭的机会来了。牛魔王派九尾白狐到花果山卧底,勾引猴子陷入爱河,又趁孙悟空到天庭做弼马温之机将花果山上的留守猴子与九尾白狐一并消灭并嫁祸天庭。孙悟空果然上当,打上天庭,大闹天宫。再说那杨戬,自视武功高强,却只落得南天门守门当保安,心中不忿,牛魔王趁机策反,杨戬就成了牛魔王的内应。孙悟空头脑简单,被牛魔王和杨戬利用,菩提老祖劝阻不得,孙悟空还跳到太上老君炼丹炉中让三昧真火烧断捆仙索,意外获得了一副火眼金睛,武功增高百倍。菩提老祖被牛魔王打败,死时身上黑色妖氛环绕,跟狐女死后萦绕不去的黑色妖氛一模一样。孙悟空一见立即醒悟,马上转变为天庭卫士,转而大战牛魔王。牛魔王现出本相,孙悟空也变成大猩猩,“金刚”与牛怪跨物种作战,将一只牛角扭断,最后把牛魔王打落尘埃变成一只白色的牦牛。铁扇公主又不失时机地出现,这次带着长成少年儿童的红孩儿,到牦牛面前进行了一番海枯石烂、不离不弃的表白。孙悟空见天庭破碎满眼狼藉,追悔莫及,与玉帝并坐在废墟上,询问需要多少时日可以将天庭修复。正当孙悟空决心修复天庭将功补过之时,如来佛祖很多余地出现,将巨灵之掌化为五行山将孙悟空压住。孙悟空在这个过程中抽空莫名其妙地写下“孙悟空到此一游”并娇嗔地说:“如来你的手好沉啊”。甘心俯首接受镇压,等待五百年后完成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光荣任务。
这就是3D魔幻版《大闹天宫》的基本情节,估计吴承恩不大认得出了。在这个故事里,玉皇大帝不再是外强中干的昏庸帝王,而是英明神武又和蔼可亲的亲民之帝,他笑眯眯允许孙悟空以“朕”自称,还多次采取怀柔政策,允许孙悟空犯错误并期待他自己醒悟,表现出划分两类不同矛盾并分别处理的雄才大略。玉帝派孙悟空做弼马温,也改了他见孙悟空与马有缘之故才有意做这一安排。最颠覆的是,与牛魔王斗争时,这位玉帝总是亲身披挂直接上火线,完全不同于玉帝在小说中的文职形象。牛魔王在小说《西游记》前七回中只是一笔带过,根本没涉及铁扇公主和红孩儿,更不要说牛魔王参与大闹天宫还成为魔界代表了。在电影中,牛魔王是黑暗势力的领袖,一门心思要破坏天地和谐稳定,自己折腾不算,还拉上孙悟空来垫背。
不一样的神魔形象
在3D魔幻版《大闹天宫》里,天庭是始终是正确的,玉帝是勤政亲民的明君,中下层官员中有人因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而被坏人利用,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被坏人煽动形成破坏力量,但他们本质是好的,可以教育挽救,至于以牛魔王为代表的敌对势力,一心要颠覆政权,注定没有好下场,广大干部群众一旦认清他们的本质,必然站到玉帝和天庭一边,将他们孤立、唾弃。改编后的电影《大闹天宫》更像是一个法治故事,要是不较真,也许法律人更能接受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大体上可以这样重述:孙悟空是一个热血青年,自小就在同侪中称王,又兼学得一身功夫,在体内荷尔蒙的刺激下闯下祸端,但由于他血统高贵,根红苗壮而又大有前途,有关领导对他还是宽大为怀,以教育、挽救为主,希望他尽快成熟起来,因此不但没有责罚他,还让他担任一点领导工作。不料他嫌官职太小,竟然甩手不干。因对上级领导存在误会,在坏人牛某的挑唆之下,大闹了一场,搞得人仰马翻。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与牛某展开坚决的斗争,并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害后果,孙悟空幡然悔悟,积极补救。但法不容情,觉悟已经提高了的孙悟空最终心甘情愿接受有期徒刑处罚,并积极自我改造,等待重新做人、再次立功的机会。让人“毁童年”的是,原著中那个不畏权贵、不喜束缚、勇于追求自由的斗士一下子变成洗心革面、知错能改的失足青年了。
仔细推敲,这个故事本身颇显俗套,从观众的一般反应来看,编导者对原故事的改造不够成功,要是抛开神话的外观和魔幻的银幕展现,这个故事相当乏味,暴露出编导者观念之陈腐、想象之贫弱和精神之苍白。不过,这样的改编倒也符合时代精神,原著具有的批判精神包含的对于旧制度、旧秩序的质疑和反抗,大概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失去了现实意义,这种意识的转变对于编导者来说是一种自觉的塑造还是无意识的流露,多少令人好奇。
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我想到的是,我国有着丰富的古典文化资源,要改编成电影可谓源头活水源源不绝。可惜如今的编导大概早已陷入误区,他们心中票房至上,缺乏艺术追求,在他们看来,迎合当今观众的喜好才能票房大卖,掐着手指算能够赚几个亿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于是自作聪明阉割名著,肆无忌惮改篡经典。前已有《赤壁》之覆辙,后又有《画皮》之扯淡,如今又添上这部《大闹天宫》,真让人感叹在电影技术已经精进的今天,本来已有绝佳条件将古典名著展现于大银幕,但庸俗的商业电影文化怎么将这些前景弄得一片黯淡,甚至使精致的传统文化也变得俗不可耐!我想问的是,一个号称“文化大国”之电影界是不是该有真诚的艺术追求,拍一些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艺术巨作呢?《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给我们提供的,不是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