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有着雄厚肿瘤医学基础研究实力的顶级国际医疗机构,一边是有着悠久现代医学积淀,临床病例与经验丰富的百年老院, 将两者有机融合之后,基础与实践,科研与临床将完美地结合,共同促进肿瘤病患的获益。



11月1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113周年之际,中山一院携手哈佛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与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以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山一院/DFCI/BWH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中山医学院学术节启动。未来五年,双方将共同打造一个肿瘤科研、临床一体化的合作平台,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建设、携手培养科研创新与人才。

据悉,此次论坛围绕血液恶性肿瘤、泌尿生殖肿瘤、乳腺癌、胃肠肿瘤、胸部肿瘤、肿瘤护理等领域,聚焦临床研究、肿瘤患者的照护质量、大数据与数据库创建、精准医学等全球医疗健康与医院管理前瞻性研究。中山一院与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与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以及中山医学院众多著名专家分享自身宝贵经验,共襄肿瘤领域国际前沿技术创新与发展。

中美顶级肿瘤专家汇聚一堂

为攻克癌症贡献新智慧、新方案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医疗官Craig Bunnell,Mass General Brigham全球战略合作执行董事Luis Lobon,美国岭南基金会会长夏定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詹启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殷晓煜、张弩出席开幕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副院长David Read共同主持开幕式。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大敌,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汇聚全球智慧,人类才能战胜癌症。国际合作将是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新难题的必由之路、成功之匙。他表示,中山一院自2021年起便与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在7个专科领域建立了深度合作,未来双方将在更深的层面、更广的维度上加强在肿瘤前沿与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相信双方的合作,定能为人类攻克癌症贡献新的智慧、方案和力量,为人类健康福祉带来新的希望。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医学院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国际交流活动,使学术节成为学院传统学术品牌。学院每年都会围绕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各个领域举办多场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自己在专业领域上的最新发现和独特见解。希望中山医学院的全体本科生、研究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接触到比书本上更为前沿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碰撞交流,探索新知

聚焦肿瘤防治领域最新进展

开幕式结束后,肿瘤前沿论坛正式召开。专家们围绕“临床研究”“肿瘤患者照护质量”“大数据与数据库创建”“精准医学”等重要主题进行分享与讨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中山一院副院长殷晓煜,中山一院护理学学科带头人成守珍,中山一院精准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骥共同主持论坛。

在“临床研究”分论坛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介绍了如何利用作用驱动基因治愈早期肺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临床研究官Jeffrey Meyerhardt分享了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并讲解了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患者。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乳腺外科医生Christina Ahn Minami介绍了早期乳腺癌老年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案。中山一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匡铭以“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从实验室到临床”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三科副主任张信华分享了中山一院胃癌的临床治疗经验和转化研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唐忠辉展示了如何利用空间组学技术探索肿瘤微环境,促进CD8+T细胞肿瘤杀伤能力。

在“肿瘤患者照护质量”分论坛中,中美双方专家还就美方顶级医疗机构的护理架构流程和成果、年轻女性乳腺癌局部治疗的结果、中山一院的护理经验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并探讨了如何改进肿瘤护理的质量。中山一院肿瘤科副主任许丽霞介绍了如何用多学科协作提升肿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及数据库创建”分论坛中,中美顶级专家还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应对泌尿生殖肿瘤、如何最大限度地跟踪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探索乳腺癌内在特征、多模态复发评分系统在肾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DNA复制压力与卵巢癌化疗等前沿领域的分享。

此外,中美专家还就如何应用精准医学治疗肺癌患者、25年来FLT3抑制剂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应用、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新机制、微小残留病变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等一系列前沿课题进行分享。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蔡俊超介绍了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耐药新机制、巨噬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和治疗实体瘤的新型溶瘤病毒的精准医学研究等前沿课题。

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共同应对肿瘤这一全人类公共卫生强敌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在致辞和随后的媒体访谈环节中多次强调,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癌症死亡996万例。中国当年新发癌症457万例,癌症死亡300万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前列。



前沿学术期刊披露,随着癌症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与1991年相比,202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了33%,避免了大约380万人的癌症死亡,现代医学在癌症防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叠加环境污染等影响因素,部分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全球癌症负担也将持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40年全球癌症负担相比2020年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此外,全球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同质性水平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癌症的早筛和治疗。

“只有合作,汇聚全球智慧,人类才能战胜癌症。国际合作,是我们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新难题的必由之路、成功之匙。”

据悉,自两年前开始,中山医院与DFCI签订了专科建设、肿瘤远程医疗等合作协议,围绕血液内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护理、药学7个专科领域,双方在肿瘤诊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将开启新的合作‘五年计划’,共同建设肿瘤研究中心,在更深的层面、更广的维度上加强在肿瘤前沿与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肖海鹏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