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白、藍、紅三色。俄羅斯幅員遼闊,國土跨寒帶、亞寒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用三色橫長方形平行相連,表示了俄羅斯地理位置上的這一特點。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觀;藍色既代表亞寒帶氣候區,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誌,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白、藍、紅三色旗來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間採用的紅、白、藍三色旗,紅、白、藍三色被稱為泛斯拉伕顏色。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取消三色旗。1920年蘇維埃政府採用新國旗,由紅、藍兩色構成,左邊為垂直的藍條,右邊的紅色旗面上有一顆五角星和交叉著的鐵錘和鐮刀。此旗後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後,國旗圖案作了修改,為一面紅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鐮刀和鐵錘圖案。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為俄羅斯聯邦,隨後採用白、藍、紅三色旗為國旗。

【國徽】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決定採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時代的、以雙頭鷹為圖案的國徽:紅色盾面上有一隻金色的雙頭鷹,鷹頭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頂皇冠,鷹爪抓著象徵皇權的權杖和金球。鷹胸前是一個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騎士和一匹白馬。雙頭鷹由來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雙頭鷹原是拜佔庭帝國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記。拜佔庭帝國曾橫跨歐亞兩個大陸,它一頭望著西方,另一頭望著東方,象徵著兩塊大陸間的統一以及各民族的聯合。1453年,曾輝煌一時的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佔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戰死。他的兩個弟弟,一個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另一個帶著兩個兒子和女兒索菲亞·帕列奧洛格逃到羅馬。後來,這兩兒一女在其父死後被羅馬教皇撫養成人。當時的羅馬政治家們為了借助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抵禦土耳其人,便用聯姻的方式將索菲亞許配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婭由此佩戴著拜佔庭帝國威嚴的雙頭鷹徽記來到了俄羅斯。索菲婭協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羅斯的土地基本上聯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的統一的國家。1497年,雙頭鷹作為國家徽記首次出現在俄羅斯的國璽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這只象徵俄羅斯國家團結和統一的雙頭鷹又“飛”回到俄羅斯的國徽上。二十世紀末,國家杜馬從法律上確定了雙頭鷹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徵。

【國歌】 曲:亞歷山德羅夫 / 詞:米哈爾科夫

歌詞大意:

“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

俄羅斯,我們可愛的家園。

堅強的意志,巨大的榮耀

是你亙古不變的財寶!

自豪吧,我們自由的祖國,

各兄弟民族聯盟世代相傳,

先輩們賦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國!我們為你而驕傲!

從南方的大海到北極疆域

到處是我們的森林和田野。

你舉世無雙!

你是上帝保祐的唯一沃土!

自豪吧,我們自由的祖國,

各兄弟民族聯盟世代相傳,

先輩們賦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國!我們為你而驕傲!

無限的理想境界,廣闊的生活空間

時代為我們開闢了未來。

對祖國的忠誠給我們以力量。

過去,現在,直到永遠!

自豪吧,我們自由的祖國,

各兄弟民族聯盟世代相傳,

先輩們賦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國!我們為你而驕傲!”

公曆新年:1月1日;東正教聖誕節:1月7日;俄歷新年:1月13日;祖國保衛者日:2月23日,原蘇聯建軍節;國際婦女節:3月8日;勞動者團結日:5月1日,原國際勞動節;勝利日:5月9日,偉大衛國戰爭勝利日;國家主權宣言通過日(國慶日):6月12日;人民團結日。

◆祖國保衛者日:2月23日

2月23日曾是蘇聯建軍節,俄羅斯獨立後更名為俄羅斯“祖國保衛者日”,在民間也被稱為“男人節”。從2002年起,俄政府宣佈2月23日為全國法定休假日。 在俄羅斯感受“男人節”

◆衛國戰爭勝利日: 5月9日  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3週年

1945年,蘇聯軍民經過4年浴血奮戰,以犧牲2700萬人的代價,終於戰勝了德國法西斯。自1945年起,蘇聯將5月9日確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俄羅斯全國各地和獨聯體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當天也以各種形式慶祝這一節日。

俄羅斯在1991年至1995年取消了紅場閱兵式,從1996年起恢復在紅場舉行閱兵式。

◆國家主權宣言通過日(國慶日):6月12日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這一天由此被稱為俄羅斯國慶日。2002年後又稱為“俄羅斯日”。

◆二戰結束紀念日:9月2日

2010年7月14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將9月2日設定為該國新的紀念日——二戰結束日。

◆和諧和解日、1917年十月革命日、軍人榮譽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紀念日)

◆知識日:9月1日

◆航天日:4月12日

◆俄羅斯聯邦憲法日:12月12日

◆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2012年3月當選,5月宣誓就職。這是他繼2000年、2004年後第三次當選總統。

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市(今聖彼得堡市),1975年畢業于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此後,他在蘇聯克格勃系統工作15年,其中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國工作。1990年回國後,普京先後擔任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外事助理、聖彼得堡市市長顧問、市政府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和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普京1996年8月出任俄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1997年3月出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監察局局長,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他1999年3月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8月9日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兼代總理,8月16日就任總理。1999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佈辭去總統職務,並宣佈由普京代行總統職務。>>

普京2000年首次當選總統,2004年成功連任,2008年任統一俄羅斯黨主席,同年5月8日出任政府總理。

俄羅斯憲法規定,每屆總統最多連任一次。2008年,俄國家杜馬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由原來的4年延長至6年,從2012年新當選總統開始適用。

◆總理: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 (Dmitri Medvedev) 。

1965年9月14日出生於俄羅斯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得堡),1990年畢業于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律專業,獲法學副博士學位,同時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1991年,梅德韋傑夫到聖彼得堡對外聯絡委員會工作,任法律顧問。當時,普京任該委員會主任。1994年,梅德韋傑夫成為時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普京的顧問。1999年8月,普京出任俄羅斯政府領導人之後,梅德韋傑夫來到莫斯科,擔任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普京入主克裏姆林宮之後,梅德韋傑夫先後擔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和主任。2005年11月,普京任命梅德韋傑夫為政府第一副總理,負責國家發展規劃、住房、資源、教育和衛生等領域的工作。2008年5月7日,梅德韋傑夫就任總統。2012年5月7日,俄總統普京提名卸任總統梅德韋傑夫為新總理。5月8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批准了俄總統普京對梅德韋傑夫出任新一屆政府總理的提名。隨後,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正式任命梅德韋傑夫為新政府總理。根據法律,梅德韋傑夫應在一週內組建新政府。

【行政區劃】俄羅斯聯邦現由83個聯邦主體組成,包括21個共和國、9個邊疆區、46個州、2個聯邦直轄市、1個自治州、4個民族自治區。 2010年1月設立北高加索聯邦區,這是俄第8個聯邦區。

【人口】總人口約1.431億(2013年3月),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7%,俄羅斯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最新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2002年至2010年俄人口下降至1.429億,與2002年的1.452億相比減少230萬人,降幅近1.6%。 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到2030年俄人口將降至1.39億。俄羅斯政府總理普京在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發表2010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時説,俄政府將增加投入,繼續大力推行改善醫療、鼓勵生育等刺激政策,利用所有資源,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支持,以促進人口穩定增長。根據初步預算,2011年至2015年政府將投入1.5萬億盧布(約合528億美元),使出生率比2006年提高25%至30%。通過實施人口政策,2010年俄居民平均壽命已從2005年的65歲提高至69歲,預計到2015年,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將增至71歲。此外,俄政府將繼續大力改善醫療服務水平,預計到2013年之前將投入1萬億盧布(約合352億美元),用於實施國家健康項目及改善地區醫療系統。俄全國有150多個民族,主要少數民族有韃靼、烏克蘭、楚瓦什、巴什基爾、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日耳曼、烏德穆爾特、亞美尼亞、阿瓦爾、馬裏、哈薩克、奧塞梯、布裏亞特、雅庫特、卡巴爾達、猶太、科米、列茲根、庫梅克、印古什、圖瓦等。人口分佈極不均衡,西部發達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個別地方達261人,而東北部苔原帶不到1人。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成分最為複雜,有大約40個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俄語 是俄聯邦全境內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

【自然地理】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它橫跨歐亞大陸,東瀕太平洋,西接波羅的海芬蘭灣,東西最長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領土面積約1707.54萬平方公里(佔蘇聯領土面積的76%),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公里。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7℃,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

【首都】莫斯科(Moscow),人口約1154萬(2012年),有850多年曆史的國際大都市,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面積為2510平方公里。平均氣溫:1月-8℃,7月21℃。1995年5月16日與北京市結為友好城市。

【簡史】俄羅斯聯邦,亦稱俄羅斯。俄羅斯曾是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最大的一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並成為蘇聯唯一繼承國。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伕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侖軍隊。1861年廢除農奴制。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

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産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宣佈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8·19”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憲法】1993年12月12日,俄羅斯聯邦舉行全體公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同年12月25日,新憲法正式生效。這部憲法規定俄羅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法制國家,確立了俄羅斯實行總統制的聯邦國家體制。

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總統是國家元首,是俄羅斯聯邦憲法、人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的保障;總統按俄羅斯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總統任命聯邦政府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主持聯邦政府會議;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並領導國家安全會議;總統有權解散議會,而議會只有指控總統犯有叛國罪或其他十分嚴重罪行並經最高法院確認後才能彈劾總統。

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俄羅斯憲法日。

【議會】根據憲法,俄羅斯聯邦會議(議會)是俄羅斯聯邦的代表與立法機關。聯邦會議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兩院組成。聯邦委員會由俄羅斯聯邦每個主體各派兩名代表組成:一名來自國家代表權力機關,一名來自國家執行權力機關,主要職能是批准聯邦法律、聯邦主體邊界變更、總統關於戰爭狀態和緊急狀態的命令,決定境外駐軍、總統選舉及彈劾,中央同地方的關係問題等。

國家杜馬最早成立於1906年,是沙俄時代經選舉産生的立法機構,1917年3月被解散。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于1993年12月選舉産生了第一屆國家杜馬。

國家杜馬是俄羅斯的立法機構,由450名代表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其中半數席位由全國225個大選區各選一名代表産生,另半數席位則由在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的競選黨派按得票多少分配産生。根據俄憲法規定,任何沒有跨越5%得票率“大關”的黨派不僅不能參與黨派競選席位的分配,而且該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在地方選區當選的代表也無權在國家杜馬中單獨組成議員團。

國家杜馬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審議總統對政府總理的任命以及決定對總統的信任等。但國家杜馬關於提起訴訟的決定和聯邦委員會關於解除總統職務的決定,必須經過議會兩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票通過,而且須由國家杜馬不少於三分之一的議員提出建議。國家杜馬下設國際事務委員會、安全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立法委員會、經濟政策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等33多個委員會。 2008年12月30日,梅德韋傑夫總統簽署了延長總統及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任期的憲法修正案。根據憲法修正案,俄羅斯總統和國家杜馬議員的任期由原來的4年分別延長到6年和5年,政府領導人將每年向國家杜馬彙報工作,接受杜馬監督。

2013年10月25日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一項《關於與恐怖主義作鬥爭新措施法》,規定親友要對恐怖分子行為承擔責任,恐怖分子造成的損失親友要進行賠償。11月2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一項法律允許俄液化天然氣出口自由化,這項法律將打破多年來液化天然氣出口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壟斷的局面。11月23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三讀通過有關司法機構改革的憲法修正案,主要涉及組建新的最高法院、取消最高仲裁法院。

【政府】俄羅斯聯邦政府是國家權力最高執行機關。聯邦政府由聯邦政府總理、副總理和聯邦部長組成。憲法還規定,各聯邦主體(共和國、邊疆區、州、自治州和自治區)的權利、地位平等。俄羅斯聯邦主體的地位只有在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聯邦主體根據聯邦憲法進行相互協商後才能改變。

【司法機構】俄羅斯聯邦司法機關主要有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聯邦總檢察院(最高法院和最高仲裁法院將合併)。不允許設立特別法庭。聯邦憲法法院對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的法律、決定,聯邦總統的命令,其他聯邦機構的文件,各共和國的憲法,聯邦主體的法律、章程和其他法規,聯邦內部條約和國際條約是否符合聯邦憲法,以及社會團體的成立和活動是否符合憲法的案件作出裁決。聯邦憲法法院還對聯邦國家權力機關之間、聯邦國家權力機關和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關之間以及聯邦各主體國家機關之間的權限糾紛作出裁決。聯邦最高法院是民事、刑事、行政和其他案件的最高司法機關。根據聯邦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對法院的活動實行司法監督,並對審判實踐問題作出解釋。聯邦最高仲裁法院是對經濟糾紛和仲裁法院審理的其他案件進行裁決的最高司法機關。根據聯邦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對仲裁法院的活動實行司法監督,並對審判實踐問題作出解釋。聯邦總檢察院對犯罪案件偵查的合法性進行監督,支持在法院的公訴,為維護國家利益、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就國家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和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向法院提出異議。檢察院系統實行集中統一領導體制。聯邦委員會根據總統提名任命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最高仲裁法院法官以及聯邦總檢察長。

2013年11月1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一項旨在成立新的最高法院的憲法修正案。根據這份修正案,俄羅斯最高仲裁法院將被撤銷,其履行的職能將劃歸新的最高法院。新的最高法院將成為俄唯一的最高司法機關,處理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以及解決經濟糾紛和處理其他司法管轄案件。修正案生效前將設立6個月的過渡期,在這段時間將完成最高仲裁法院職能向最高法院的移交工作。新的最高法院將由170名法官組成,由俄總統代表、社會院成員和法律專家組成的專門委員會負責法官的遴選工作。上述修正案還規定,俄羅斯副總檢察長由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根據俄總統提名來進行任免,俄聯邦主體檢察長由俄總檢察長提名報送俄總統批准。

【政黨】執政黨為統一俄羅斯黨,2001年12月1日成立,2003年12月在第四屆國家杜馬選舉中獲勝,是俄羅斯最有影響力和最大的政黨,因其眾多黨員擔任重要領導職務而被稱為“政權黨”。此前,普京雖然長期擔任該黨領導人,但不是該黨黨員,在俄羅斯開造了黨外人士領導政黨的先例。2011年12月,梅德韋傑夫也作為黨外人士領導該黨參加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統俄黨最終獲238個席位,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統俄黨前任領導人普京在2012年3月的大選中當選總統後曾表示,就任後他將辭去黨領導人職務,並推薦梅德韋傑夫接任。梅德韋傑夫表示,願接替普京擔任該黨領導人,並同時強調,自己打算以統俄黨黨員的身份來領導該黨。2012年4月27日,梅德韋傑夫同意擔任統一俄羅斯黨領導人,接替普京。5月22日,統一俄羅斯黨(統俄黨)接受俄總理梅德韋傑夫提出的入黨申請,同意其成為該黨黨員,從而為梅德韋傑夫出任該黨領導人鋪平了道路。

【軍事】俄羅斯軍隊是在前蘇聯軍隊基礎上組建的。1992年3月16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發佈關於組建俄羅斯國防部的命令,同年5月7日發佈了關於組建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命令。

俄羅斯聯邦總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俄羅斯聯邦議會、俄羅斯聯邦政府對保障國家安全、國防能力狀況,對俄羅斯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的戰鬥準備程度、動員準備程度和戰鬥力負全責。俄羅斯聯邦總統是國家元首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的任務是抵抗外來侵略和履行俄羅斯承擔的國際義務。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由管理機關、軍團、兵團、部隊、軍事院校以及後勤部門組成。在組織編制結構上分為陸軍、空軍、海軍3個軍種和戰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個獨立兵種。未編入武裝力量的其他軍隊包括邊防軍、內衛部隊、聯邦安全部所屬部隊、政府通信部隊、聯邦保衛總局、鐵道兵、民防部隊、國家消防局等。俄海軍擁有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司令維特科)和裏海獨立區艦隊。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領導與指揮體制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兼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對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實施全面領導,並通過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對武裝力量實施作戰指揮。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對聯邦武裝力量實施直接領導。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對武裝力量進行作戰指揮,對武裝力量各軍種的指揮通過各軍種總司令部進行。   2000年1月10日,俄羅斯總統批准了第2版《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4月21日,俄羅斯聯邦總統又批准了第2版《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説》,9月9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批准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説》。

2003年10月,俄羅斯又出臺了《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文件。

2008年7月,俄羅斯聯邦總統批准了新的《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9月15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發佈“重塑軍隊面貌”命令,開始了新一輪軍事改革,主要內容為:精簡人員、調整建制、實現軍隊常備化、更新裝備及提高軍隊待遇等,計劃至2012年軍隊現役人員裁減至100萬,其中軍官人數將從35.5萬減至15萬。

2009年5月12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俄羅斯聯邦2020年前國家安全戰略》。2010年2月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批准了新軍事學説,認為北約東擴和戰略導彈防禦系統是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外部軍事威脅。同日,梅德韋傑夫批准了俄羅斯2020年前國家核遏制基本政策。根據俄軍事改革計劃,俄武裝力量到2020年前將全部轉變為常規戰備部隊。武裝力量將配備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包括高技術裝備,並有保障地解決核遏制問題。

由於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近年來加緊在俄邊境地區部署導彈防禦系統,2011年年底俄空天防禦部隊組建,職責包括防空和反導預警系統管理、宇宙空間監測、航天器發射及控制等。組建空天防禦部隊被認為是俄方針對反導系統制定的反制措施。

為緩解北約東擴威脅,俄羅斯近年加快打造“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編隊。此舉被認為對俄羅斯重建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具有里程碑意義。俄羅斯將在2020年前投入4.6萬億盧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更新海軍裝備。俄國防部修改了2011年至2020年國家武器計劃,將在2020年前購置10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使其成為俄戰略核威懾力量的主力。2014年俄將恢復“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測試。

2012年8月,俄羅斯防空導彈部隊提出軍隊換裝計劃,到2020年,俄軍將獲得400多枚現代化陸基和海基洲際彈道導彈、能裝備28個團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裝備38個營的“勇士”防空導彈系統和裝備10個旅的“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系統,新型武器裝備的比例不應低於70%。

2013年1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預計2020年前俄海軍列裝的戰略核潛艇將達8艘。俄戰略導彈部隊2014年將再裝備22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2020年前各戰略核潛艇列裝時艦載武器也應同時到位。戰略導彈部隊的戰鬥裝備應當能夠應對各類現有或即將投入使用的反導系統,俄羅斯將繼續優先發展戰略導彈部隊這一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3年底,俄戰略核力量的新技術裝備將達到40%左右,空天防禦部隊將達到50%左右。俄羅斯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取得進展。俄空天防禦部隊穩步發展,部隊戰鬥力已在多次演習和突擊檢查中得到證明。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核大國之一。根據俄羅斯與美國簽署並於2011年2月生效的新版《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2018年前,雙方應將戰略核武器或已部署的核彈頭削減至1550枚以下。 俄國防部官員稱核武庫得到妥善保管

【軍隊建制改革】2009年12月21日,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總結俄軍“重塑軍隊面貌”改革成果時説,俄羅斯武裝力量已完全由常規戰備部隊組成;俄軍將軍人數由原來的1200人減為780人;原有的35.5萬軍官也縮減為15萬人;俄軍調整了軍官比例,改變了原先高級軍官比重大、低級軍官比重小的不合理現象;截至2009年12月1日,俄軍已完全取消准尉軍銜;在軍區基礎上成立作戰戰略和作戰司令部,在戰術層面上實現旅建制;空軍取消所有航空團和航空師,在航空大隊基礎上建立航空基地;在高等軍事院校基礎上成立10個軍事科研中心用於培養軍事人才。

2009年12月16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俄總統直接下令在境外動用軍隊。2010年7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對俄武裝力量進行大規模建制改革,俄羅斯將成立4大軍區,並與此相適應地設立4大聯合戰略司令部。四大聯合戰略司令部:西部軍區(莫斯科與列寧格勒軍區合併而成、下轄北方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南方軍區(北高加索軍區、黑海艦隊合併而成)、中央軍區(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軍區與西伯利亞軍區部分部隊合併而成)、東方軍區(由遠東軍區、西伯利亞軍區部分部隊以及太平洋艦隊組成)。新成立的聯合戰略司令部的總部將分別設在聖彼得堡、頓河畔羅斯托夫、葉卡捷琳堡和哈巴羅夫斯克。此前,俄羅斯武裝力量分為莫斯科、列寧格勒、北高加索、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六大軍區。10月31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接受俄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説,俄羅斯軍事改革將於2020年完成。根據俄軍事改革計劃,俄武裝力量到2020年前將全部轉變為常規戰備部隊。武裝力量將配備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包括高技術裝備,並有保障地解決核遏制問題。

【兵役制度】1993年2月11日,俄羅斯頒布《兵役義務與服役法》,規定義務兵的服役期限由蘇聯時期的24個月減為18個月;艦艇和海岸戰鬥保障部隊義務兵服役由36個月減為24個月;高等學歷義務兵服役期為12個月。目前,俄羅斯軍隊正在向合同兵役制過渡。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俄羅斯軍隊兵員補充將實行雙軌制,即義務兵役制與合同兵役制相結合。從2008年1月1日起,應徵入伍的義務兵服役期將從目前的2年縮短為1年。

【兵力及軍費開支】 軍隊人數不得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1%。2009年12月,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扎瓦爾津在會見各國駐俄武官時説,從2009年12月1日起,俄羅斯軍隊人數已經不超過100萬人。

歷年軍費開支為: 2000年(63億美元)、2001年(78.5億美元)、2002年(約91美元)、2003年(110億美元)、2004年(137.16億美元)。2005年國防預算為189.7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29%,是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2006年國防預算約為23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2007年國防預算327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7%。2008年383.84億美元。俄羅斯2009年國防開支將比2008年增加27%,達到2.4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25盧布)。2010年,俄羅斯包括研發費用在內的國防開支總額為4870億盧布(約合163億美元),2011年為5740億盧布(約合192億美元),2012和2013年分別為7260億(約合243億美元)和1.16萬億盧布(約合388億美元)。

軍事研發費用在國防開支中所在份額將由2010年的22%下降至2013年的16%。

2014年俄國家國防訂貨額比2013年大約增長25%。2013年的國防訂貨額約為1.35萬億盧布(約合412億美元)。

【對外】 目前,俄境外駐軍總數近5萬人。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德涅斯特河沿岸俄軍戰役集團軍1000人;駐南高加索俄軍集群5000人,下轄第102軍事基地(駐亞美尼亞久姆利);駐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第201軍事基地7000人;駐烏克蘭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1.3萬軍人和1.6萬文職人員;駐吉爾吉斯斯坦坎特空軍基地140人;駐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海軍物資技術保障站150人;駐非洲國家100人。俄航天兵在哈薩克斯坦雷沙幹、塔吉克斯坦努列克、阿塞拜疆加巴拉、白俄羅斯甘採維奇駐有4個雷達站,在白俄羅斯維列伊卡駐有第43通訊站;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駐有第5航天發射場,兵力約3000人。

【與中國關係】中俄兩國擁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立外交關係。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中國外交部與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確認俄繼承前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係。

從1992年兩國“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1994年宣佈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再到1996年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直至2001年7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俄關係連上四個臺階。2012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雙方發表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14年5月,共同簽署了《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

◆ 中俄邊界問題:2008年,中俄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建立在睦鄰友好、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基礎上的新型國家關係。雙方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為指針,大力加強在政治、經濟、人文、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合作。

黑瞎子島又名撫遠三角洲,俄羅斯稱大烏蘇裏島,位於中國東北烏蘇裏江和黑龍江匯合處,是一塊沖積而成的三角洲,總面積約335平方公里。2008年10月14日,中俄在黑瞎子島舉行了兩國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黑瞎子島西側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2010年11月,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發表聯合公報宣佈,雙方將共同對黑瞎子島進行綜合開發。從2011年7月20日起,位於中俄邊境的黑瞎子島將迎來首批遊客。2012年3月30日,黑龍江省公安邊防總隊黑瞎子島公安邊防執勤點舉行揭牌儀式,標誌著公安邊防部隊正式對黑瞎子島中方區域實行常態化治安、邊境管理。

近年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全面深入發展。兩國高層交往密切,相互信任加深,各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00年7月,俄總統普京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2年12月,普京總統來華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聯合聲明。2004年9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10月,普京以總統身份再次訪華,中俄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胡錦濤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表示,這一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2005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赴俄羅斯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慶典。6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6月底至7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和《中俄聯合公報》。9月,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首腦會議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雙方就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同年9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米羅諾夫訪華,與吳邦國委員長舉行會談,標誌著中國全國人大與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定期交流機制全面啟動。10月,溫家寶總理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四次會議。11月,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同溫家寶總理舉行中俄總理第十次定期會晤。

2006年3月,總統普京再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式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兩國並簽署了聯合聲明,並簽署了22個合作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投資、金融、交通等領域。5月,吳邦國委員長訪問俄羅斯。2007年3月,胡錦濤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年”開幕式。兩國簽署了聯合聲明。2007年11月,溫家寶總理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出席“中國年”閉幕式。2008年5月23日至24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併發表《中俄元首北京會晤聯合公報》。7月21日,中俄外長共同簽署兩國政府關於中俄國界線東段的補充敘述議定書及其附圖,這標誌著中俄4300公里的邊界全線勘定。同年10月,溫家寶總理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三次定期會晤。12月3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相互致電宣佈啟動中俄“語言年”。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2009年在中國舉辦“俄語年”。

2009年5月,吳邦國委員長對俄羅斯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中俄議會合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同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併發表聯合聲明。10月12日至14日,普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出席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八次會議,並共同出席中俄建交60週年慶祝大會暨中國“俄語年”閉幕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見證了12項雙邊合作文件簽字儀式。9月2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紐約會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中俄雙方正式批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10月27日,中、俄、印三國外交部長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第九次會晤。並簽署聯合公報。

2010年9月,梅德韋傑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11月15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印度外長克裏希納三國外長在中國武漢舉行第十次中俄印外長會晤,併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印度共和國外交部長第十次會晤聯合公報》。11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溫家寶出席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2011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中俄關於當前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發表《中俄元首關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週年的聯合聲明》。9月,吳邦國委員長對俄羅斯進行正式友好訪問。10月11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並與溫家寶舉行中俄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雙方簽署聯合公報。

2012年6月5日至7日,普京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雙方簽署《中國和俄羅斯關於進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等一系列合作文件。12月,溫家寶總理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七次定期會晤,並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

2013年3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13年9月,張德江委員長對俄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中國全國人大與俄聯邦委員會合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2013年10月22日至23日,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參加中俄總理第十八次定期會晤。雙方共同簽署《聯合公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梅德韋傑夫總理。

2014年2月6日至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索契出席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習近平在索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20日,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亞信第四次峰會。雙方共同簽署了《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了能源、電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領域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

◆ 中俄軍事交流

聯合軍事演習已經成為中國和俄羅斯兩軍常態化的合作形式。

◆ 中俄經貿關係

中俄兩國互為最大的鄰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穩步推進以及兩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雙邊經貿合作快速穩定發展,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能源、科技、通信、金融、交通等各領域合作全面、深入開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0年,中國已躍升為俄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554.5億美元。2011年中俄兩國貿易額達800億美元,同比增長42.7%。2012年中俄貿易額再創歷史新紀錄,達到881.6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1.2%。2012年,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雙邊貿易額達88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870億美元。未來雙邊貿易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將達1000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2000億美元。

◆ 中俄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2008年建立中俄能源對話機制。2009年5月18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被譽為“中國鳳冠最高點”的漠河宣佈中俄原油管道中國段正式開工建設。7月3日,俄羅斯議會下院批准了4月份由俄中雙方簽署的《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2011年5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俄羅斯政府副總理謝欽在莫斯科舉行了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七次會晤。雙方就全面擴大和深化中俄能源合作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

中俄石油管道北起俄羅斯的斯克沃羅季諾市,南至大慶,全長1030多公里,分為斯科沃羅季諾至漠河的俄羅斯段和漠河至大慶的中國段。其中約63公里的俄羅斯段已于2009年4月27日開工建設。

【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2014年5月21日,中俄簽署兩國政府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兩份能源領域重要合作文件。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主供氣源地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石油負責中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中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滿足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增長、改善大氣環境、優化能源利用結構、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等需求,並帶動沿線地區相關産業發展。

◆中俄文化交往:在兩國領導人的提議下,兩國于2006年在中國舉辦了“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羅斯舉辦了“中國年”。為鞏固“國家年”取得的成果,兩國決定2009年在中國舉辦“俄語年”,2010年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活動。2012年和2013年分別在中國和俄羅斯舉辦俄羅斯旅遊年和中國旅遊年。據統計,截至2012年3月,中國有兩萬人在俄羅斯留學,有很多人學習俄語;俄羅斯有20多個孔子學院,有1.2萬俄羅斯人在中國留學,有130所學校開設中文班,有1.5萬學生學習漢語。2014年3月28日,“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開幕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隆重舉行。

2009年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為390161億盧布(1美元約合30.4盧布),比2008年下降7.9%。

2010年俄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上年增長3.8%,工業生産同比增長8.3%。

2011年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4.2%,排在世界第3位。

俄羅斯國際儲備主要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2008年8月8日,俄國際儲備達到峰值5981億美元。俄國際儲備的最低點出現在1999年4月2日,當時僅為107億美元。

截至2013年5月17日,俄國際儲備總額為5124億美元,比一週前下降80億美元,降幅約為1.5%。

俄2012年8月22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56個成員。

【資源】俄羅斯地大物博,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森林覆蓋面積為8.67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1%,居世界第一位。已探明天然氣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為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煤蘊藏量為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約佔30%;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鈾蘊藏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4%;磷灰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65%;鎳、錫佔世界探明儲量的30%。鋁、鈾、黃金等蘊藏量也均居世界前列。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

【工業】俄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

【農牧業】俄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等。俄是世界産糧大國,2009年,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俄農業生産主體主要由農業企業、個體農民和普通居民三部分構成,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由農業企業生産,而馬鈴薯和蔬菜主要由普通居民生産。農業人口675.6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的10%。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13%。

【旅遊業】為新興經濟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但在國民經濟中尚不佔重要地位。俄旅遊業僅佔國民生産總值3%。目前,俄已通過《俄羅斯至2015年旅遊法發展戰略》,根據該發展戰略,2015年前俄將投資3萬億盧布發展旅遊,每年到俄羅斯旅遊的外國遊客將達到3200萬人。國內主要旅遊點是莫斯科、聖彼得堡、黑海療養地、伏爾加河沿岸城市和濱海邊疆區。

【交通運輸】各類運輸方式俱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都起著重要作用。水運方面,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空運方面,至2005年底,俄運行機場總數393個,其中國際機場70個,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下諾夫哥羅德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財政金融】主要銀行:

1、俄羅斯儲蓄銀行:1991年成立,註冊資本241億盧布。

2、俄羅斯外貿銀行:1990年成立,註冊資本65.5億盧布。

3、天然氣工業銀行:1990年成立,註冊資本18.5億盧布。

【對外貿易】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産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産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産品、化工産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2013年11月2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一項法律允許俄液化天然氣出口自由化,這項法律將打破多年來液化天然氣出口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壟斷的局面。上述法律自2013年12月1日起生效。

【能源合作】2009年8月6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安卡拉簽署了天然氣和石油合作協議,允許俄“南溪”天然氣管道通過土耳其領海。8月27日,俄羅斯政府通過了2030年前能源戰略草案。該文件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鞏固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草案將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分為三個階段落實。

【文化】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俄羅斯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裏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裏、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裏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宮廷裏,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繡、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盤等木製品。

【風俗】 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1、對16歲以下的兒童;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始於1959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是蘇聯和俄羅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1972年定級為世界A類電影節,是全球12個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2000年起從每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其悠久歷史僅次於威尼斯電影節。

【教育】俄羅斯教育分為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層次。近年,由於俄羅斯學齡兒童數量呈下降趨勢,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也相應有一定的減少。2010年,俄羅斯將啟動“我們的新學校”國家教育重點工程。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在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擁有優秀傳統和鮮明風格。

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建於1755年。莫斯科大學目前開設27個方向57個專業,研究生培養專業達168個。本部現有29個係,15個科研所,4座博物館、350多個教研室,1個科技園、1所植物園,圖書館藏書達900余萬冊。還有4所分校。本部在校生36082名學生。莫斯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及科研人員共計9108人,其中2065人獲得博士學位,5228人獲得副博士學位,教授約1000名,副教授和講師約2000名,約300名俄羅斯科學院及分類科學院院士和通訊院士。俄羅斯的18位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中,有11人在莫斯科大學工作和學習過。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建於1724年,是一所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有19個係,在校生近2萬人,教師2000多人,其中科學院院士和通訊院士23人,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工作過。

俄羅斯的著名高校還有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莫斯科動力學院、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大學、莫斯科石油天然氣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莫斯科礦業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莫斯科普希金語言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蘇裏科夫美術學院、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海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精密技術信息大學、聖彼得堡礦業大學、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喀山大學、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等。

2008年,俄羅斯實施的國家教育優先發展工程第一階段宣告結束。2008年5月,俄總統梅德維傑夫簽署了“組建聯邦大學”的命令。通過地方院係合併,新組建西伯利亞聯邦大學和南聯邦大學。11月,俄羅斯再次提出組建國家級研究型大學的計劃。

【新西伯利亞大學】1958年1月,前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了組建國立新西伯利亞大學(以下簡稱新大)的決議。新大作為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總分院(以下簡稱總分院)的組成部分,擬建造1,200人住的學生宿舍和96套教師住房。1959年5月前蘇聯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部頒布了該年9月1日新大開學的命令,韋誇就任校長。

新大的辦學宗旨很明確,就是培養數學、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經濟控制論、歷史、哲學、社會學領域的專門研究人員。畢業生面向科學院各研究所、計算機中心、國民經濟各研究部門的研究室以及高等院校。

【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9月,項目耗資約5億美元,由十多家俄羅斯以及國際公司合資建立,為俄羅斯培育富有創業精神的新一代商界管理人才。目前,已經有俄羅斯等國家的2000多名商界人士參加過其EMBA和高管培訓計劃。與其他商學院不同的是,該學校側重於研究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型經濟體,探討它們在幫助全球經濟擺脫蕭條中的作用。

【俄羅斯的高考制度】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神州大地拉開序幕。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高考——國家統一考試也在緊張進行中,7日進行必考科目數學的考試。自2009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實行統一考試以來,俄高考在統一評價標準的同時,賦予了學生和部分學校一定的自由度,也引發了人們對如何將統考和自主招生制度實現完美結合的思考。

俄羅斯的中小學共有11個年級。蘇聯解體後至2000年,希望進入高校的中學畢業生需參加兩次考試,即本校畢業考試和高校入學考試。這兩次考試均由學校自主命題,考試範圍差別很大。2001年起,俄在部分地區試行統考制度。此後,俄逐年擴大統考試點地區範圍和增加所適用的高校數量,最終於2009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考,替代此前的兩次考試,減輕了學生的備考負擔。

現在俄羅斯中學生畢業後,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參加不同科目的考試。不打算進入高校的畢業生只需參加俄語和數學兩門必考科目的考試即可。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則根據所報考高校院係的要求,參加其他科目的考試。選考科目包括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社會學、信息學、外語(英、法、德、西班牙語任選其一)。

2012年俄國家統一考試從5月底開始,持續至6月中旬,一般隔幾天進行一科或幾科的考試。約有86萬考生參加俄國家統考。各高校必鬚根據國家統考成績進行招生,大多數高校不再進行額外考試,但部分一類大學可就某些專業進行補充考試。這類大學的名單每年由政府劃定,數量在10至20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