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含蓄的斑马  ·  无法找到 .NET Core ...·  1 年前    · 
想发财的伤痕  ·  商学院 ...·  1 年前    · 
阳刚的显示器  ·  java.net.UnknownHostEx ...·  1 年前    · 
夙慧岐嶷:乾隆与孝贤皇后次子悼敏皇子永琮小传

夙慧岐嶷:乾隆与孝贤皇后次子悼敏皇子永琮小传

乾隆十一年正月,乾隆在紫禁城主持各种典礼祭祀活动、筵宴宗室王公大臣之后,本该移居 圆明园 ,于山高水长处庆 上元节 、观看烟火,可是却因突发事件和皇帝一时私心所致,取消了该年度去圆明园度元宵节的计划。

这件事就是因为皇七子即将出世,乾隆不忍让皇后和未出生的孩子经受车马劳苦,所以当年上元节很异数的在紫禁城度过。终乾隆一朝,元宵节在宫中度过的也仅仅有两次,另一次是因为乾隆三十年,因为南巡的出发日期在正月十六日,所以也在紫禁城过元宵节。

乾隆之后亦回忆道:“ 丙寅年亦曾于宫中庆元宵,盖彼时以孝贤皇后将有 弄璋 之庆 ”,弄璋即生子之意,于是,参加元宵宴会的宗室、外藩王、贝勒、公等及一品武 大臣、南书房、上书房、军机大臣以及外国使臣无不领悟到乾隆对未出生的孩子的疼爱。

朝鲜的《承政院日记》也记录乾隆因为皇后即将生产,停止了出巡游猎,等待孩子的出生。这个孩子如果是皇子,就一定会是太子。清朝自雍正以后密立太子,太子人选便成为秘密,可见乾隆的立嫡信念有多么强烈,必立皇后之子已经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甚至已经传到了国外。而此时距离嫡长子端慧皇太子薨逝已经八年了,期间并未有考虑庶子当太子的的传闻。

过了几个月,皇后生下了皇七子,当天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又值"佛诞"------佛家指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生日这吉祥的日子,皇帝大喜过望,挥笔庆贺爱子的诞生:

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壁庆居然。

写到这里,皇帝又在下面加了"是日中宫有弄璋之喜"这样的注释。"弄璋"典出《诗经》:"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后人于是把生男孩文雅地称"弄璋"。这首名为《浴佛日复雨因题》的诗后两句是:

"人情静验咸和豫,天意钦承倍惕乾。额手但知丰是瑞,颐祈岁岁结为缘。"

这就是所谓的“额手称庆”,乾隆双手合掌,以手加额,尽情地表达爱子出世时的惊喜和欢欣。佛诞日民间有结缘之俗,乾隆祈盼年年浴佛日能结喜缘。

这也是乾隆唯一一次因为孩子出生而写诗庆贺,后人也因此得知他出生时期的天气与习俗。

九月,乾隆在瀛台赐宴,发现王公大臣进呈的纪恩诗内,有一个人叫永琮,便令其改名永瑺。并谕令:“嗣後外間起名。不得復用內廷擬定字樣”。

第二年佛诞日,永琮周岁,皇天不负乾隆所望,绵绵细雨竞夜而降,乾隆叠去岁韵再赋诗一首,开头两句是:

廉纤夜雨枕边传,天眷常承独厚焉。

饶有对时增惕若,那无抚节庆油然。

沉吟片刻,想出下面两句:"啐盘嘉祉徵图策,佛钵良因自竺乾。恰忆去年得句日,果然岁岁结为缘。"并在诗句下加上一条自注:"去岁中宫生子,今日适逢周啐。"

从这两首诗看,乾隆这时的心情好极了,他已把承继大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元后嫡出的婴儿身上。他认为永琮资质笃厚、聪慧异常,是自己理想的接班人。皇太后也因为永琮是皇后所生,又岐嶷表異,钟爱最笃。

乾隆朝文人程穆衡也在自己的作品《金川纪略》中写道:“皇七子永琮,夙慧岐嶷,上(乾隆)与后(皇后)尤钟爱”。

程穆衡是乾隆时期文学家,并不是什么总督巡抚、中央军机、大学士之类的高官,一届知县而已。由此可见乾隆对皇七子的喜爱到了人人皆知的程度。

乾隆十二年除夕,皇七子因出痘夭折,乾隆因此又悲痛又震惊,他在上谕中说,自己即位以来,敬天勤民,自问并未得罪天地祖宗,然而为什么正嫡子嗣一再早亡?难道是因为清朝自定鼎中原以来,历代皇帝都非正嫡继统,而他必欲以嫡子继统,获得先人没能获得的福分,因此一线妄求之心,遂起如此之祸?这一切都是他的过错。

乾隆为了安慰皇后,命皇七子的丧仪从优办理。

虽然正值新春佳节,乾隆还是在深深怀念着不幸离世的爱子,他在《新春试笔》中写道:
又拂新春试笔笺,且将间情答流年。
籍非喜者忧何至,可识彭将殇尽然。
小几金钿仍错置,天街爆竹正喧填。
眼前花本非牢物,
注:俗语云儿女眼前花
底镇牵情拟弃捐。

王羲之有言“齐彭殇为妄作”,乾隆此时只得安慰自己无论早夭还是长寿,人终有一死。望着案几上永琮的遗物——金钿,他不仅感慨儿女仿佛稍纵即逝的花朵一样,虽然可爱但是不能长久地陪伴自己。

自乾隆八年(1743年)始,乾隆每年正月份都要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在重华宫赐茶宴联句。乾隆往往另作律诗一、二首,命人刻匾悬于崇敬殿内檐,表面看来只是清宫元旦的节俗活动,实际上是清廷显示其皇恩浩荡、与臣同乐、进而笼络群臣情感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在乾隆十三年因为悼敏皇子的薨逝,取消了该年的联句活动,而终乾隆一朝,也是仅仅因为孝贤皇后、皇太后的崩逝,而取消了乾隆十四年、四十三年、四十四年的重华宫联句。

乾隆在述悲赋中回忆道,而皇后虽然悲痛已极,但是看到乾隆如此伤悼自责,便更加怆悢,强忍眼泪安慰丈夫,然而失子的悲痛如何遮掩得住?泪水不断地滑落到皇后的衣襟。

永琮的葬礼有多隆重,只看这几件事就可以知道:

正月初二日,将皇七子遗体盛入“ 金棺 ”。诸 王大臣 官员及公主、 福晋 等齐集致哀。初六日,赐皇七子谥号为“悼敏皇子”,清朝早夭的皇子得到谥号的,也仅仅只有永琮和他的同母兄永琏,就连皇子中长大成为亲王的,也仅仅只有一字谥号而已。比如皇长子永璜,谥曰定。皇三子永璋活到25岁,因为只封了郡王,依然没有谥号。

二十三日,行“大祭礼”。乾隆亲临祭所,奠酒三爵。这也是清朝唯一有史可靠以婴儿身份获得皇帝亲自祭酒的皇子。

虽然乾隆动用了超规格的葬礼,但是皇后还是因为思念永琮,悲伤染病,在病中梦到永琮是被碧霞元君召唤到泰山去了。

碧霞元君是著名的泰山女神,古代有一种神秘的传说,说人间不幸夭亡的灵秀孩童,会被元君接引入仙宫,得到她的爱心保护,成为泰山上的玉女仙童,有时还会转世人间。

乾隆听说皇后这个梦后,决定一起去泰山为永琮祈福。帝后分别在二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三月一日连续三天在泰山的碧霞宫拈香。

三月三日,一场春雪来的猝不及防,身体本就虚弱的皇后经不住寒流再次病倒,乾隆听说之后即可停止动身,就在济南休整,以便皇后调养身体,停留了四天之后,皇后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便劝乾隆回京。考虑到皇后病情已经好转,乾隆才同意了这个请求。

在即将离开济南的时候,帝后一行人接见了一位名叫张永清的神童,才五岁,非但能将乾隆青年时代的作品《乐善堂全集》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还能对其一一讲解,对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也很熟悉,皇太后和皇后都对这个聪慧加以赏赐。而帝后独对之时,皇后还是因为看见这位早慧的孩子,不禁想起来自己夭折才一个月的爱子,伤感不已。可见虽然远离京城,夫妻二人仍旧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哀悼在京治丧的爱子。

三月十一日,皇后在德州御舟中因寒疾突然加重崩逝,距离皇七子夭折也不过七十天。此后悼念爱子便再没有皇后的陪伴和安慰,乾隆对于皇七子葬礼中失礼的官员不再宽贷,而是怒气冲冲地惩罚,比如 城守尉和尔锦宣布,悼敏皇子去世27日后士兵可以剃头。但各省将军大臣皆奏称:“官兵皆过百日之后剃头。”故和尔锦被革职,兵部拿解和尔锦至 宗人府 圈禁60日,又折罚年一年之俸。凉州副都统都隆额奏之子乌尔卿阿在悼敏皇子丧期剃头,被交宗人府议罪。

这也侧面反映了悼敏皇子的丧仪有多么盛大,乾隆已经要求各省官兵百日后才能剃头来哀悼,而在乾隆朝以前,就连皇后的葬礼,外省官员也未有齐集哀悼。

四月初八日,是悼敏皇子去世后的第一个的生日,乾隆将又做了首《四月八日叠旧作韵》以写哀痛,并将在浴佛日所做的三首诗亲手抄录下来,以便时时观瞻怀念。他陈述此时自己“感昔抚时,回肠欲绝”。

先皇后自端慧皇太子薨后至丙寅始举皇第七子。是日适遇佛诞,再沛甘霖,喜而有作。丁卯周晬,因叠前韵,示意除夕有悼殇之戚,及届今年佛诞,则后丧又将匝月矣。感昔抚时,回肠欲绝。再叠旧韵并录前吟,悠悠天路,知同此痛耳。

得失纷如塞马传,藉无喜者岂忧焉。都来两岁光阴耳,恰似一番梦幻然。讵意瓜沈连及蔓,实伤坤衍只余乾。从今更不题新句,便看将来作么缘。

四月十五日,悼敏皇子将送往朱华山园寝安葬的时候,乾隆驾幸曹八里屯,送爱子最后一程。并赋诗一首:

悼敏皇子将送往朱桦山一临酹酒七字吟悲


一纾愤懑酹金卮,柳翣行将发引时。(在为你迁葬的时候,禁不住又悲从中来)
此去想应兄待弟,都来何致母随儿。(你嫡亲的哥哥正在等你。如果你们兄弟不死,你们母亲也不会这么早离我而去)
试言邂逅谁能受,叠遇乖张命实奇。(我的命运实在出奇的不幸,这种遭遇谁能承受)
不忍抚棺寄余恨,孩提莫道未全知。(不敢在你棺前呆得太久,你虽然幼小,想必也能知道我的悲伤)

在乾隆十三年年底,乾隆特颁上谕吐露了自己今年的不順遭遇:“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自去年除夕,今年三月,叠遭变故 。而金川用兵,遂有讷亲、张广泗两人之案,辗转乖谬,至不可解免,实为大不称心。”

也就是因为除夕悼敏皇子的去世、三月份孝贤皇后的去世以及金川用兵的失败,让他大不称心,能将皇子与当年的战争相提并论,可见永琮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八,悼敏皇子去世后的第二个生日,乾隆仍旧在怀念他:

佛浴日漫作
庭槐嘉荫绿婆娑,雨足郊原乐事多。
愁喜幻缘都遣尽,间情赢得阅清和。

乾隆十五年四月初八,悼敏皇子去世后第三个生日,乾隆又想起了他:

浴佛日漫作
浴佛佳辰梵帙传,玉栏金井药香天。
每因此日思前日,信是欣缘酿戚缘。
才喜云笼芒欲濯,又虞风擘絮如颠。
纷来底识安心竟,静礼堂堂月相莲。

在诗中,乾隆感慨每年四月八日,他都会想起永琮,本是喜结“欣缘”,却不幸变成“戚缘”。

乾隆十六年四月初八日,悼敏皇子去世后第四个生日,乾隆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

四月八日漫作
浴佛传佳节,清和景尚妍。
每因逢此日,不禁忆当年。
儿女花真幻,昔今时久迁。
齐云遥在望,愧我未忘缘。

又逢此日,遥望天空的云朵,不禁回想起乾隆十一年的开心日子,心爱的儿女就像眼前花一样稍纵即逝。

在往后的岁月中,乾隆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希望和快乐的爱子。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去孝贤皇后陵酹酒,诗中提到想起葬在皇后陵咫尺之远的悼敏皇子,心中的遗憾未消。

直到乾隆四十八年,乾隆提起已经去世三十余年的悼敏,还是满意地称赞道“ 秉质纯粹,深惬朕心”,他眼里永琮是个资质绝佳、堪任大统的继承人。

乾隆五世同堂、八十岁乃至的时候当上太上皇的闲暇之余,还是时时不忘展玩自己写给皇七子的诞日手卷,深深地怀念早夭的幼子,并在手卷下留下了“ 信天主人、落纸云烟、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 诸多玺印。

皇七子虽然只陪伴了乾隆20个月,却让乾隆挂念了一生。

参考史料:

《清实录》

○谕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

《清实录》

○乙未。諭履親王、莊親王等、今日朕閱瀛臺賜宴王公等進呈紀恩詩內、有名永琮者。朕昨與七阿哥命名用琮字。則上下二字俱同。著將外間永琮、改名永瑺。再敬事房所收永字輩字樣。係何年擬定。曾否向外廷傳知。如未經傳交。即是當年總管等遺漏。爾等檢查外間重用內廷字樣。或係賞出。或係王公等自行命名。如係賞出。何以不於收貯字樣摺內註銷。其錯誤自在總管等。若係王公等自行命名。明知此字係內廷擬定。因何復行檢用。王公等亦有不 合。並著王等、查外間所起名字。與內廷所收字樣重複者。共有幾人。現在俱毋庸另改。即將摺內字樣註銷。嗣後外間起名。不得復用內廷擬定字樣。

《清实录》

皇后同朕奉 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廑 聖母之念。勸朕迴鑾。朕亦以膚疴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

《承政院日记》

1746년 乾隆(淸/高宗) 11년

百祥曰, 彼中所謂皇后方有娠, 産月不遠, 故皇帝不得遊獵, 而待候云。若生男則其太子, 雖非當初立定者, 而似有難處之端矣。上曰, 其亦禍根也。當初雍正, 亦抹十字, 而得爲皇帝矣。前者我國事,張廷玉多有周旋者矣。

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六记载:

乾隆十二年①,圣驾南巡过济南。贡生张廷圣之孙永清,五岁能诵御制《乐善堂全集》②,其祖携之迎驾,命入宫。皇太后、皇后皆加赏赉。时悼敏皇子甫丧逾月,孝贤皇后触绪悲痛③。人言其貌与皇子酷肖也。

编辑于 2020-04-29 22:48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