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孔雀公主》,我们很难将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先生与“奶油小生”这个流行词联系在一起。1982年,傣族民间故事《孔雀公主》被正式搬上来了荧屏,唐国强先生饰演剧中的王子召树屯。那时的唐国强眉清目秀、年轻英俊,一副玉面书生模样,加之平时爱吃奶油,所以在拍这部戏时,演员陈冲戏称其为“奶油小生”。自此,“奶油小生”因《孔雀公主》而广泛传播开来。
电影《孔雀公主》剧照
《孔雀公主》即《召树屯和喃诺娜》,叙述了勐板扎国王子召树屯出猎时与孔雀公主喃诺娜相识相爱,二人冲破重重阻碍终以获得幸福生活的故事。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曾多次出版的《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已经让《孔雀公主》的故事为大众所熟知。而此套连环画的作者正是程十发先生。
1957年春,程十发随美术工作团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写生。在美术团成员邵宇的启发和帮助下,程十发开始关注傣族的人文历史,留意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回到上海后他便创作完成了傣族著名民间长诗《召树屯和喃诺娜》的连环画。此连环画于1957年首次刊于《连环画报》,并于1961年、1965年两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1957年,程十发在云南体验写生
此套连环画手稿共40幅,画风绚烂多彩,画面饱满,人物刻画十分生动。画中重点描绘了王子召树屯出猎时与孔雀公主喃诺娜相遇、相爱的场景。两人婚后不久,勐板扎国发生战争;召树屯请缨出征后,喃诺娜被诬为不祥之物,一气之下她重新穿上孔雀衣飞返孔雀国。召树屯出征归来,发现妻子已经离开,便历尽艰辛到达孔雀国,夫妻终得团圆。画面以召树屯参加庆功宴、孔雀公主倚偎着栏杆望着远方为结尾,平淡而美好。故事既歌颂了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傣族人民独特的生活面貌与朴实善良的思想品质。
《召树屯和喃诺娜》画稿
1957年
34×25cm
龙美术馆提供
画面虽是民间故事,但是人物形态、故事情节都非常鲜活。孔雀公主的形象即是参考了芒市一位女学生的形象,程十发认为这位学生具有傣族少女美的典型特质,故而把她请来为自己创作当模特儿。在寨子中出没的大象与牛群是傣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程十发在此套连环画特地用了独立篇幅来描绘给他所留下深刻印象的水牛与大象。再比如其中画描写孔雀公主在金湖里洗澡的画面,程十发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而是由写生而来,因为傣族姑娘穿着长裙在河里洗澡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除此之外,画家还将大量傣族服饰、器物、竹楼、风俗、山川景胜运用到了此次创作中。
《召树屯和喃诺娜》画稿
鲜活的不仅仅是人物的造型,而且也包括画面的笔墨技法。程十发画连环画最大的特点是,以国画的笔墨形式来画连环画,故而每一幅连环画作品都具有水墨大写意的形式美。在用笔用墨上极其自由潇洒,无拘无束,一改工整细谨的纯线条连环画风,同时也区别于讲究黑白灰关系的素描式的连环画。如第八幅与第十一幅,画面中茂密的枝叶与灌木在破墨与枯湿浓淡之间,其水墨感酣畅淋漓;线条在块面之间的穿插与配合,泼辣而灵动,极具清湘老人笔墨之妙。而且连环画中的墨竹完全借鉴了石涛画竹之法。
《召树屯和喃诺娜》画稿
西画的构图与色彩也丰富了《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的艺术形式。连环画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画的平面构成方式,孔雀公主隐蔽在巨大的花草丛中,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子看到并排于画面之上的孔雀,构图大胆且新颖。在第三十八幅中,孔雀公主背身侧躺在竹板之上的场景,仿佛使读者看到了安格尔笔下的贵妇形象,这分明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的影响。总之,程十发既感到了中西绘画表达的差异,而又把西画构图和国画水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程十发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创作《召树屯和喃诺娜》之后,才首次感受到中国画与西洋画构图方法的不同,从此不再拘泥于解剖、透视的束缚,而设法表现生活中感受来的意境,注意到如何渲染和夸张”。
《召树屯和喃诺娜》画稿
《召树屯和喃诺娜》看似只是一部连环画作品,然而其对程十发整个艺术的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这次创作尝试,让程十发在图式、笔墨、色彩上都有了自己的面貌。如果说1957年的云南写生是程十发画风改变的开始,那么《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则在很大程度上为“程家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