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的电池图标,在日常生活中不免会引发我们的“电量焦虑”,携带充电宝“保供”个人“用电”。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电力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力保供事关国计民生。
“近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保障冬奥会、春运、春节期间用电。可能大家觉得,宁夏好像离北京冬奥会保电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在特高压领域,任何一处电网‘神经’的风吹草动,对外部电网都会产生影响。”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华说。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抓好能源保供,科学组织煤炭生产,有效稳定电力、天然气供应,满足企业生产和群众民生需求。”
宁夏电网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2021年11月21日,宁夏累计外送电量首次突破5000亿千瓦时。
“作为宁夏电网施工的主力军、运维检修的排头兵,以及电网应急抢修的先锋队,宁夏送变电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电力社会服务保障能力,为推进为宁夏电网建设稳健发展及电力外送提供重要支撑。”梅华说。
全力做好电力保供,服务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这一年,宁夏送变电之“变”,从数字转型赋能开启。
智能化:改造、再造和创造
“送变电”是一条怎样的“路”?
简单来讲,“送”,即送电,这是一条电网向用户送电的“路”;“变”,是说这同时是一条将高电压逐级降压的“路”。
宁夏送变电公司不仅承担着区内超特高压施工建设,还负责运维着区内5000余公里超高压运维业务,以及区内电网应急抢修业务。
2021年,宁夏送变电公司首次突破了330千伏输电线路“零跳闸”,全年跳闸指标同比压降70%。
这一历史最好业绩是如何达到的?“去年,我们贯彻‘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加快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管控中心、输电运检智能管控中心和机巡中心,效率效能持续提升。”梅华说。
加载了智能神经的电网,依托大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决策”和“运检管控”。梅华进一步解释,即通过促进输电运维管理转型升级,统一管控资源成果,构建电网运检智能分析决策系统。
梅华介绍,以输电智能管控中心为例,可以做到区内的高压线路均通过激光点采集,形成等比例的三维建模,通过对现场的高度模拟和还原,从而全景化地监控线路通道和线路本体情况,由此辅助于无人机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巡检。
在电力的现代化建设中,通过“数字化”的改造、再造和创造,推进电网精益运维,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入渗透到送变电实际工作场景中。
数字化:应急保障中的“全时、全景”
“数字化,让我们距离现场更近。”梅华说。
目前,为满足区内乃至区外的应急需求,宁夏送变电公司拥有200余人的稳定应急基干队伍、50个以生命救援为主的应急力量。
在人力保障之余,如果遭遇电力应急事件,在数字化“加持”下,“三中心”将系统运作,拓宽“视野”,提升抢险救灾能力。
“举例来说,如因外扩或是局部区域气象灾害,导致电网或某条线路出现短暂受损,调度自动化系统将第一时间捕捉,快速分析故障原因,通过测距并结合三维建模,迅速形成相对比较准确的坐标,实现‘1秒’定位。随后,通过‘输电智能管控中心’,实时掌握距离故障位置点最近区域的抢修人员和站点,派发指令。”梅华说。
如果到达指定区域后,灾情比预想得更复杂,导致短时间内无法接近受损区域怎么办?梅华说,这时,通过无人机远程勘察,将画面直接回传至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回传灾情进行研判分析,及时启动相应响应机制,快速形成应急处置方案。在这一环节中,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升全景化监控指挥能力,强化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及各种资源的快速调配、信息交流和快速处置。
随后,安全管控中心及时“上线”,确保处置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规范安全监察制度。“现场安全管控,除了确保抢修快速实施之外,还要确保抢修现场人身安全。同时通过远程操作,结合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对现场画面进行安全管控,监督指导现场作业流程,减少了生产作业风险。”梅华说。
数字赋能,建设“三大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宁夏送变电促进电力大数据中心的发展、线路设备物联网和感知设施的快速普及,从而拓展了电力运维新业务模式,实现设备状态全景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运检管理精益化。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自强教授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宁夏送变电公司提出“数字转型赋能行动”,建设“三个中心”的背后,是基于一条“智能神经”的统领。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了生产管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从分散现场管控向集约生产指挥、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变革,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有效保障了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十四五”期间,宁夏电力发展将充分发挥宁夏电网枢纽及平台作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推进电力物联网建设,提升区内电网输供电能力、抵御事故风险能力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