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吃河豚中毒的高发季节,然而河豚鲜美的滋味,让不少食客即使“拼死”也要吃上一回。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年内将有望对食用河豚给予有限开禁。
说到吃河豚,民间有“拼死也要吃河豚”一说。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亡。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毒素耐热,在100℃的温度下8小时都不被破坏,而120℃一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河豚有毒却味美,让不少人不惜冒死一试。曾有网友发帖这样来评价——很久很久以前,在我还没有吃过河豚的时候,听别人说“拼死也要吃河豚”,心中就忍不住暗自好笑:不过是一种食物,知道危险,不吃就是了,何苦做如此嘴脸?然而,当我吃过河豚之后,我才发现,这种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河豚魅力真有如此之大吗?那么河豚到底能吃还是不能吃呢?
“拼死也要吃河豚”
“其实‘拼死吃河豚’,是指日本人的一种说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说,“由于河豚毒性特别强,所以一般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加工处理才能食用;而日本人对于食用海鲜比较讲究原汁原味,加工后的河豚鱼被认为是失去了原有的鲜美,因此日本人有‘拼死也要吃河豚’之说。”
“其实我个人认为,河豚鱼如果制作得当是可以吃的。”何教授说,“河豚是很毒,但其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卵巢和肝脏,血液也较毒,而其肉中的毒性却很低,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威胁;除非鱼已死亡,其血液返流入肉,造成肉中毒性较大,此时不得食用。”
专家介绍道,存在于河豚卵巢和肝脏中的毒素,是一类小分子的非蛋白类神经毒,耐热;只要鱼体中含有这种毒素,就无法通过加工破坏。避免这类毒素的方法只能是让鱼肉不能受到肝脏和卵巢的污染。
那么,如何能够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又能享受到美味呢?
权衡口食与健康
网上曾报道,青岛有一家卫生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可做河豚鱼菜式的酒家,厨师是从日本学习回来的,已招待了30万人次,无一例中毒。
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据说日本各大河豚饭店的厨师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而在国内,也听到过经营河豚的酒店上菜之前,厨师或店主要先行试尝的说法。
厨师和店主的河豚“尝先”,足以显出做河豚的技巧对于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做河豚的技巧很高,河豚最毒的部分是肝、血以及眼睛,处理好了,不仅可以保证绝对无毒,而且滋味也很鲜美。制作河豚有着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首先选料要新鲜,色泽鲜艳无异味、皮外无黏液的可食用,腐烂的不可食用;其次,取出内脏后,要剥皮,去鱼鳃,切开脑骨,洗净血筋,血水也需控干净,眼、肝、肠等弃之不要后深埋于地下,洗具要严格消毒。烹饪要先入鱼白,后依次下皮、骨、肉,以大火和中火烧煮40分钟方可。
是否开禁惹争议
只要河豚处理得当,那么河豚也是可以吃的;如此说来,似乎开禁吃河豚也不是不可,但是许多人还是对之持担忧态度。那么吃河豚究竟能否开禁?如果真要开禁,又有哪些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呢?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曾明确规定:河豚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而江苏即将出台的《江苏省河豚鱼市场专营管理办法》将对“河豚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的条款进行“细化”和“变通”。如此一来,江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对食用河豚给予有限开禁即将成为现实。
何教授指出:“不予开禁,实际上是河豚的毒性太大,担心老百姓的生命受到威胁。据我了解,江苏南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适合,其河豚的毒性较低,这几年,江苏的一些公司通过遗传育种的方式,培育了一些基本无毒(专业术语称为实际无毒)的河豚鱼,对这类河豚开禁是可以的,但其他河豚恐怕就不行,这也可能是他们有限开禁的原因。”
“如果要开禁,就应当首先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无毒河豚和有毒河豚的鉴别标准;2.食用河豚的餐饮机构必须有专门的宰杀河豚鱼的技术人员;3.最好有测定毒素含量的、快速灵敏的检验方法。”何教授说。
据悉,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将启动“关于河豚安全食用规范与准入标准”的研究,为试食河豚的试验提供技术支持。该研究方案已基本确定,将从河豚的品种鉴定、养殖规范、烹饪加工及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水产大学还会邀请国外专家一同对河豚进行攻关,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可执行标准,为河豚的市场准入提供科学依据。(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雷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