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莫言与巩俐和姜文在一起。

(照片由贺立华提供,记者王僖翻拍)

莫言曾写过一首名为《自嘲》的打油诗,十分符合莫言的性格,打油诗为:“读书从不求甚解,得理更愿让别人。谓我狂者不知我,俺本老实厚道人。”

提起莫言,山东大学教授贺立华用“莫逆之交”来形容两人的关系。编辑成册的《莫言打油诗》即将出版,其中的序,莫言指定让贺立华写。10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与莫言相识24年的贺立华,他为记者讲述了生活中莫言的各种趣事。

“生活中的莫言,没有大作家的影子,喜欢听戏,爱吃煎饼,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摘掉作家的标签,莫言就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贺立华说。

□见习记者 梁开文

人如其名话不多 语出惊人很幽默

“正如他的笔名一样,莫言生活中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贺立华回忆说,1988年,莫言作品研讨会在莫言的故乡高密县召开,这次研讨会非常热闹,莫言却默默无言,只是认真听取专家的评价和建议。贺立华说:“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不喧哗的作家不一般。”

23年之后,莫言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他的获奖作品《蛙》的研讨会又在高密召开。贺立华再次作为嘉宾出席研讨会,他说:“虽然获得茅盾文学奖,这次莫言也没说太多话,二十多年了,他的性格始终没变。”

虽然话不多,但莫言寥寥数语就能带来快乐,贺立华曾和奥地利的莫言研究者去莫言的老家。莫言和父母一块迎接,见到有外国人来访,莫言说:“非常欢迎!我父母除了在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见过外国人,还没见过别的外国人呢。”

1991年8月,莫言来济南,贺立华与莫言以及另外一个好友游玩过后,打算拍照留念。面对相机,莫言用双手遮着阳光说:“我学习一下孙悟空的动作,遮住阳光,能显得我眼睛大点。”

爱吃煎饼卷大葱 爱听故乡茂腔戏

贺立华为记者拿出一叠莫言的照片,其中有几张是就餐照,莫言手拿大葱,吃得津津有味。“别看莫言20多岁就离开故乡,但他最爱吃的还是老家的煎饼卷大葱,一块吃饭时,我们先挑那些做煎饼的餐馆。”

回忆起莫言的饮食习惯,贺立华仍觉得很有意思,“一个大作家,身居首都北京,不爱鱼肉和西餐,光想着家乡的煎饼、大葱和大酱,这就是故乡打在他身上的烙印啊。”每逢贺立华去北京出差,如果有机会见到莫言,他总会给莫言带上一些煎饼,让莫言打打“馋虫”。

“啥时咱们见见面,抽烟喝茶听茂腔。”这是莫言打油诗《答老乡》中的两句。茂腔戏是莫言家乡的戏曲,对莫言影响很深。莫言参军入伍后第一次回故乡,首先听到的让他感动落泪的声音,就是茂腔,他为此也写了一首打油诗:“当兵两年还故乡,车站广场听茂腔。此曲唯在高密有,使我潸然泪两行。”

贺立华对记者说,有一次和莫言聊天,大伙都让莫言唱几句茂腔戏。“当时没想到沉默寡言的莫言竟然答应了,开口就唱,唱完还很在意地问我们好听不好听。”贺立华笑着说。

古道热肠仗义之人 曾为朋友抵押书稿

受贺立华教授的邀请,2001年,莫言受聘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与贺立华一起培养研究生。

“不仅是莫言与山东大学缘分很深,莫言的女儿也是山东大学培养的,2000年,莫言的女儿考上山东大学英语系,度过了4年美好时光,后来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读研。”

贺立华告诉记者,莫言具有山东人热心和慷慨的优良品质。“我们培养的研究生齐林泉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莫言对他关爱备至,每到周末包水饺的时候,都要给齐林泉电话,约他来家里坐坐;另外一个研究生赵学美的恋人在北京工作,得知此事后,莫言千方百计帮小赵在京找工作,让他们团聚。”后来,莫言还热心地为他们的孩子取名。

最令贺立华感动的,是莫言为他担保台湾之行,早些年,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为了能让贺立华顺利成行,莫言把自己所有的书稿,都抵押给了台湾出版商。“当时,这可是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担保啊,莫言能够慷慨为之,由此能感受到他古道热肠的仗义之心。”贺立华说。

对待感情非常专一 和妻子曾经是工友

谈到莫言的婚姻,贺立华说,莫言和他的妻子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有长长久久的感情。最初,喜欢现在的妻子,但是莫言不敢追求;后来,虽然莫言成为名气远扬的大作家,但他始终没有嫌弃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妻子。

“莫言参军前,曾在一个棉花厂里上班,他那时看上了一个女孩,但是因为家境贫困,莫言始终没敢表白,直到莫言当上兵,他才觉得有‘资格’向女孩提亲,最后两人结为夫妻。”贺立华说。

《红高粱》被拍成电影后,莫言名声大噪,彼时,为照顾父母,莫言的妻子和女儿还在老家生活。“用现在的话说,莫言在当时拥有众多女粉丝,但他对待感情很专一,为了让女粉丝们死心,他毅然决然地把家人接到北京生活。”贺立华说。

因为妻子文化水平不高,莫言让她在家做全职太太。贺立华说,莫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和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密不可分。“因为时间大多被写作占据,莫言所有的生活细节几乎都被妻子承包,也正是因为身边有妻子照顾,莫言才能集中精力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