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录服务器主机,创建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数据存储目录
命令:
mkdir -rp /rds/mongos/db1
命令:
mkdir -rp /rds/mongos/db1
2.打开两个终端页面,运行mongodb数据库
命令:
mongod -bind_ip 192.168.0.254 -port 27018 -dbpath /rds/mongos/db1 -replSet rs0
命令:
mongod -bind_ip 192.168.0.254 -port 27019 -dbpath /rds/mongos/db2 -replSet rs0
3.登录两个数据库结点
命令:
mongo -host 192.168.0.254 -port 27018
需要将mongo和mongod加入到系统变量中,才可以在系统任意位置进行调用。
命令:
mongo -host 192.168.0.254 -port 27019
4.设置主节点,并对其进行初始化(再次我们将port27018设置为主节点)
在主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完成初始化:
命令:
rs.initiate()
初始化成功之后,如下图所示:
查看当前节点的状态:
命令:
rs.status()
5. 添加副本集,并设置主从同步状态
5.1 添加副本集
命令:
rs.add('192.168.0.254:27019')
,添加成功之后,显示为下图:
5.2 设置主从同步状态(
在从节点上执行
)
命令:
rs.slaveOk()
----在从节点上执行
命令执行成功之后,如下图:
6.对于主从数据同步进行验证
验证方式:在主节点上进行数据插入,在从节点之上执行查询操作:
在主节点执行以下操作创建数据库、创建集合、插入数据:
show dbs;
use test;
db.master.insert({"Ip":"192.168.0.254","node":"master"});
在从节点执行以下操作进行数据查询:
命令:
show dbs;
use test;
db.master.find();
mongodb天生就是为了分布式而生的,为了保证数据读写分离和数据安全,把数据放在不同的机子上,可以减少主节点的读压力,而让从节点去承受读请求压力。
主节点用于写,然后同步到从节点去。同样当主节点挂掉之后,由于还有从节点,可以进行自动选举,重新生成一个主节点。我之前使用的单个主从,一旦主节点挂了,从节点无法自动根据选举机制成为主节点,这样会造成一直等待...
配置1:单机的mongodb,单表记录数6百万左右。
1.启用journal约6500 qps, 每隔60秒有一次抖动,因为配置成60秒将内存数据落盘一次,落盘期间磁盘的tps会大增,约700,其他时刻仅50左右的tps。
2.不启用j
一、MongoDB启动
前面我们采用./mongod 的方式启动的服务,其实这个过程中系统为我们做了很多的默认操作:指定数据存放目录为/data/db、监听端口为27017、以非守护进程运行服务等。
系统默认配置项有限,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个性化配置。OK,下...
集群的搭建1. 环境描述与准备(多实例的实现方式)2. 主从复制的配置2.1 1主2从,从库普通配置2.2 1主1从1个arditer2.3 集群的管理操作2.4 特殊的从节点2.5 设置副本(从)节点可读
基本构成是1主2从的结构,自带互相监控投票机制(Raft(MongoDB) Paxos(mysql MGR 用的是变种))
如果发生主库宕机,复制集内部会进行投票选举,
选择一个新的主库替代原有主库对外提供服务。
同时复制集会自动通知客户端程序,主库已经发生切换了。应用就会连接到新的主库。
1. 环境
#将xiaoniu添加到sudoers
echo "xiaoniu ALL = (root) NOPASSWD:ALL" | tee /etc/sudoers.d/xiaoniu...
虽然mongoDB的复制集应用的场景比较多,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复制集是所有的数据都放在主节点,然后同步到从节点上,也就是说每个节点上都是放了所有数据的,当然也就意味着,如果数据量特别大的时候,特别是存储问题及性能问题,虽然复制集可以提可供所谓的高可用,主节点提供写操作,从节点可以分担读操作的负荷,但是写操作只能发生在主节点上,这样的话写操作的性能瓶颈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需要采用分片集群,分片集群即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在之前的redis cluster已经实现过,redis clu
mkdri-p/data/mongodbtest/single
#mongodb数据文件
mkdir/data/mongodbtest/data2)mongodb安装cd/data/mongodbtest/single
tarmongodb-linux-x86_64-rhel62-3.0.6.tgz...
在生产环境中,MongoDB极力推荐使用其复制功能!数据库管理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复制设置正确且运转良好!复制可以用来应对故障切换、数据集成、读扩展和离线批处理的数据源!马上就来讲一下复制的用法和其基本原理。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是MongoDB中最常用的复制方式,这种方式非常灵活,常见的搭配方式为:一主一从、一主多从。
具体操作方式就是,通过mongod --master启
接上条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net/SpringCYB/article/details/90081038
1.首先创建副本集,需要三台虚拟机,可以直接克隆就可以
我直接克隆的上条博客里的虚拟机单机版,具体安装过程详见上条博客,我在这里不在赘述。
3台虚拟机虚拟机的ip地址:
192.168.1.100(初始计划设定其为arbiter ,即仲裁服务器) 仲裁
下载mongodb-linux-x86_64-rhel62-3.2.0.tar.gz,将该压缩文件上传到三台服务器上,
将该文件可以放入到如下地址:
/Data/mongodb-linux-x86_64-rhel62-3.2.0进入到bin目录下
touch mongo.conf
打开该mongo.conf文件写入以下配置信息。
logpath=/Data/mongodb/logs
背景介绍:mongodb支持一主多从复制
1) master节点:
/usr/mongodb/bin/mongod --dbpath=/usr/mongodb/data/ --logpath=/usr/mongodb/log/mongodb.log --master
2) slave 节点:
3) /usr/mongodb/bin/m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