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安静的花卷  ·  python 条件赋值 ...·  2 月前    · 
踏实的茄子  ·  Modbus --- ...·  6 月前    · 
难过的春卷  ·  SQL Developer | Oracle 中国·  6 月前    · 
谦和的打火机  ·  throw er; // ...·  1 年前    · 

作者:贝希特斯加登之鹰

编辑:海鹫

自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经两个月了,交战双方都俘虏或扣押了相当数量的对方人员。

3月21日,俄乌进行了首次战俘交换行动,乌方用9名俄军战俘换回了被俄方扣押的梅利托波尔市长,以此为开端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换俘,比如 在开战首日便被乌方宣布“壮烈殉国”的“蛇岛勇士”之一罗曼·格里波夫也被俄方释放,在公众面前成功“复活”,并被官方授予勋章 (见题图)。

在亚速钢铁厂被围后,乌克兰表示愿用所有俄军战俘换取马里乌波尔守军的自由。相信随着战事的持续,会有更多的俘虏通过这种方式回归己方阵营。

■在俄乌冲突中被俄军俘获的乌克兰军人,双方已经举行了多次战俘交换行动。

1

从苏武到雅科夫

说起来交换战俘这件事,算是现代战争中的常规操作,属于交战双方彼此遣返战俘的行为。在战争中交换、遣返战俘古已有之,历史悠久,比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使匈奴被扣押19年方还的苏武,在土木堡之变沦为阶下囚的明英宗,按现代说法都算是战俘遣返。

在西方世界也有交换战俘的传统,比如在公元8世纪到10世纪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长期战争中,双方都保持了定期交换战俘的做法,而且坚持了数百年之久。

到了近代,从北美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到美国内战,交换战俘的现象愈发普遍,已经成为各国默认的正当行为。

■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军队俘虏的明英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尊贵的战俘之一。

进入20世纪,战俘遣返、交换行为被包含在与战俘相关的各项国际法准则中,并受到国际法保护和各主权国家名义上的普遍尊重。

1899年7月29日缔结的《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也称《海牙第二公约》)中专门辟出一章规定了战俘的地位、权利和待遇:第14条规定交战国必须详细记录战俘的各项情况,包括交换事宜;第20条规定在媾和后必须尽快遣返战俘。1907年10月18日签订的《海牙第四公约》重申了上述条款。

1929年7月27日缔结的《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即《日内瓦第二公约》也对战俘遣返做出规定:第68条,如条件允许,交战国应尽快遣返重伤和重病的战俘;第72条,出于人道理由,交战国应缔结协定将长期羁押的健壮战俘直接遣返或交中立国收容。1949年8月12日缔结的《日内瓦第三公约》对战俘遣返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总之,战俘遣返或交换可以在战时进行,也可以在战争结束后进行,正是在上述法律框架下各交战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进行了大量的换俘行动,在某些战区也可以由交战双方通过谈判协商达成临时停战以进行换俘,比如在南斯拉夫。

■一战时期被俄军羁押的奥匈军队战俘,看来受到了较为人道的待遇。

国际法对于战俘遣返的规定多是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换俘行动绝不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慈悲心肠和人道关怀,其动机往往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图谋、利益交换以及现实需求。

对于交战国而言,交换战俘除了在道义上获得肯定外,还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可以把有经验的老兵换回来以维持战斗力,同时释放战俘也有利于缓解己方的负担,毕竟国际法规定交战国负有维护战俘生命安全和保障必要权益的义务,战俘的衣食住行以及看押防范都在消耗己方的资源。

另外,换回己方战俘还有助于提升士气和安抚民心,在战争年代对普通人而言没有什么比保全生命、平安回家更令人期待的事了。

■1945年美军设立的关押德军战俘的莱茵大营,因为条件恶劣而备受批评。

如果战俘是地位较高、身份特殊或具备特殊技能的人物,那么他的利用价值就更高了,往往成为交战双方进行政治谈判或秘密交易的筹码。

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是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他在战争中被德军俘获,在他的身份暴露后德国向苏联提议,用雅科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保卢斯元帅,或同样成为苏军俘虏的希特勒的外甥里奥·劳巴尔,均被斯大林所拒绝。尽管这次交换战俘未能成功,却充分说明了特殊战俘的价值所在。

■被德军俘虏的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德军有意用他交换保卢斯元帅。

2

震惊世界的换俘事件

在二战结束后的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都不乏战俘交换行动,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中东战争到海湾战争,都曾有战俘交换。除了战争状态下的换俘行为外,有一种特殊的交换行动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东西两大阵营之间的间谍交换。

■越南战争中被俘的美军飞行员被越南方面释放。

无论克格勃,还是CIA,他们派驻对方国家的情报人员对于彼此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冷战时期最轰动的间谍交换事件发生在1962年。

1957年6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捕获了潜伏近十年的苏联高级间谍鲁道夫·阿贝尔,美国法庭判处他30年监禁。

三年后的1960年5月,美军U-2高空侦察机在越境侦察苏联时被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跳伞被俘,被苏联方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引发了国际丑闻。

然而,阿贝尔和鲍尔斯都没有坐满刑期,经过苏美两国情报机关的接洽,两人于1962年2月在柏林进行了交换,各自回国,这次事件后来被好莱坞拍成影片《间谍之桥》。

■电影《间谍之桥》中,苏美两方相互遣返被捕间谍的场景。

在冷战结束后的战争与冲突中,交换战俘依然是军事手段之外解决某些难题的必要方式,比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政府曾用5名塔利班囚犯换回一名被俘五年的美军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美俄两个大国都曾在交换战俘问题上遭遇过尴尬和无奈。1993年10月,美国武力干涉索马里内战,策划了武力抓捕军阀艾迪德的行动,结果马失前蹄,参与行动的特种部队和游骑兵在摩加迪沙城内遭到数千名索马里民兵的围攻,2架直升机被RPG击落,这就是有名的“黑鹰坠落”,一名飞行员迈克·杜兰特受伤被俘。

索马里民兵将毙命美军曝尸游街的场面和杜兰特受到刑讯的录像通过CNN的转播传遍世界,令美国政府极为难堪,被迫与艾迪德秘密谈判,以释放被捕索马里高官为条件换得杜兰特的自由。

这次行动的失败令美国颜面尽失,宣布从索马里撤军,这是冷战后美国在全球部署中遭受的首次挫折。

■被美军用索马里高官换回来的迈克·杜兰特,他是“黑鹰坠落”中美军唯一的被俘人员。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反恐问题上一向以强硬著称,曾强势宣称“飞机上抓到,就在飞机上处决,厕所里抓到,就在厕所里溺死”,然而,普京也曾无奈地向恐怖分子妥协。

2016年3月,俄特种部队成员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中尉在叙利亚执行任务期间陷入IS恐怖分子的包围,力战身死,他的遗体也落入敌手。

为了能够换回普罗霍连科的遗体,普京同意与恐怖分子展开谈判,最后释放了6名IS俘虏,才得以将英雄迎回祖国,并追授普罗霍连科“俄罗斯英雄”称号,以隆重军礼下葬。这一举动看似违背了普京当年的初衷,实际上体现了俄罗斯领导层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有效地引导了国内舆论,激发了民众对恐怖分子的愤恨,激励了军队坚决战斗的决心。

此后,俄罗斯加强了对叙利亚的军事支持力度,投入大量兵力和装备,沉重打击了IS恐怖势力,加速了叙利亚内战的进程。

■阵亡俄军特种部队成员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中尉的遗体被运回俄罗斯。

3

俄乌间的礼尚往来

让我们把话题转回乌克兰,其实在本次俄乌冲突之前,在乌克兰已经有过战俘交换行动。自2014年乌克兰东部的顿涅斯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来,乌克兰政府军就与乌东民兵爆发了武装冲突,后在各国调解下于2014年9月签订了《明斯克协议》,并在此框架下进行战俘交换。

由于双方从未实现真正停火,换俘行动也时断时续,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次:2015年2月21日,乌克兰释放52名战俘,乌东武装释放139名战俘;2017年12月29日,乌克兰释放73名战俘,乌东武装释放238名战俘。

实际上,换俘是《明斯克协议》中唯一得到落实的条款,但双方都未释放全部战俘,始终留下一部分作为谈判筹码。

■2017年12月的战俘交换行动中内乌东武装释放的乌军战俘。

2018年11月25日,乌克兰海军“别尔江斯克”、“尼科波尔”号炮艇和“亚内·卡布”号拖船强闯刻赤海峡被俄罗斯拦截,3艘军舰连同24名舰员全部被俘。

随后,俄乌双方围绕这些舰艇和人员展开了近一年的谈判,最终达成共识,各自释放35名战俘:俄罗斯释放24名乌海军官兵和11名在克里米亚等地逮捕的乌克兰间谍;乌克兰释放俄新社乌克兰分社社长基里尔·维申斯基、原顿涅斯克共和国防空部队指挥官弗拉基米尔·谢马赫(被乌克兰指控参与击落MH17航班)等35名囚犯。

双方不仅交换了被俘人员,还交换了扣押的武器装备:3艘乌舰被归还,1艘被乌方扣留的俄渔船也被放行。

■2018年11月被俄罗斯海军扣押的3艘乌军舰艇,它在之后的换俘行动中被归还给乌克兰。

从这两次交换战俘活动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及乌东两国并没有单纯地将换俘作为军事行动,而是将之视为重要的政治活动。

每一次换俘的背后,都是复杂的政治谈判和利益交换。对于战俘来说,受益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在被俘后能够得到更多社会舆论的关注,从而有很大概率在交换战俘时得到释放,同样的情况如今正在俄乌战场上重演。期待战争早日结束,所有战俘都能平安回家。

■一名被俄方释放的乌军战俘在归来得到热情的拥抱。

发布于: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