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俐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习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南京市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目标,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依法保护,强化活态传承,扩大社会传播,加强传承人培养,积极探索实践非遗与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有力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延续、发展和振兴。
一是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
277
项,其中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南京剪纸、南京云锦、金陵刻经、雨花茶制作技艺
5
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13
项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
承人
305
名,另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562
项,建成各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78
个。全市基本建成名录体系完备、梯次合理、传承有序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二是出台一系列法规规章。
先后出台了南京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七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2022
年
9
月,南京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新形势下中央、省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全面推动非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多元拓展宣传传播平台。
用好用活“南京文旅”“南京非遗”等公众平台,在江苏有线开设“南京非遗”电视端专栏,在紫金山客户端设置宁听、宁看、宁赏、宁游栏目,推出“非遗留声机”“非遗视界”“非遗合伙人”等特色非遗展示传播活动。结合春节、元宵、端午及“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民俗节庆日,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市集等展演展示活动,分享和传播南京非遗保护、发展的最新成果。
四是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组织和推荐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和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各类研修研习培训班,参加国家、省各类非遗展示体验活动,提升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拓宽代表性传承人培养路径,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推广实施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群体传承、校园传承等多种传承模式。积极推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省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五是推动非遗在社区、进景区、进校园传承。
举办南京云锦、南京白局保护成果专题展演。推动非遗走进大中小学课堂,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南京白局传承基地,工业大学设立手狮舞传习基地,龙都中心小学建立龙都娃娃鼓传承基地,在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市非遗专业学院设置非遗专业和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到非遗传承的实践中来。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实践,在景区、景点植入非遗工坊、传习所、展示体验馆、传统戏曲小舞台,吸引人们参与体验,有力促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社会化传播。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景区、金陵水乡钱家渡景区、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非遗进钟山风景区入选培育项目。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获评江苏省首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六朝深处”非遗特色研学游/休闲游、明孝陵非遗体验研学一日游入选“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六是推动跨界融合,让非遗“活”起来。
探索“非遗+互联网”新模式,引导和鼓励南京云锦、南京盐水鸭、南京金箔等多项传统非遗产品进入电商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和消费非遗产品,把“非遗”带回家。深入推动非遗与科技融合、非遗与时尚融合,南京绒花亮相《延禧攻略》《骊歌行》等多部影视剧,华丽的云锦、金箔成为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主题装饰,南京云锦、南京绒花与手游业界强强联手,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追捧。在非遗与更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同时也助推非遗融入生活、成为时尚,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成为南京的特色文化名片。
七是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出台《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标准,以及资金申报与管理要求。近年来,在政府财政经费不断缩减的情况下,我市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基础保障较好。此外,每年争取国家、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近
3
年争取上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1000
多万元。部分区也
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非遗保护资金的投入。
您提出的促进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的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
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
进一步加强我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普查、挖掘、梳理,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工作,建立起完整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修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制定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制定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通过立法以及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市、区文旅部门设置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
2
.
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景区、街区、乡村旅游等业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文化供给。创新“非遗”旅游融合应用场景,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和研学旅游产品。创设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非遗研学基地,建设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旅游融合载体。
3
.强化保护传承能力建设。
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督促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组织全市非遗管理干部、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推荐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研修研习培训班,打造一支理念新、专业强、素质高的非遗保护传承人才队伍。支持文化企业构建非遗传承人赋能模式,探索与非遗传承人群联合、与从业人群联动,以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制作、课程开发、展示展演、活动交流等多元形式,让非遗传承人获得更多的合作展示平台。组织非遗展示展演,加大普及力度,让非遗管理干部、传承人及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引导全社会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依法保护与群众自发保护相结合的社会保护体系。
4
.创新非遗传播方式。
结合春节、元宵、端午、国庆及“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民俗节庆日,广泛开展非遗项目展示、传承传习活动。通过传统报刊、主流媒体平台、“南京非遗”官方平台、“南京文旅”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宣传展示非遗项目传播活动情况。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运用融媒体平台,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展线上和线下宣传活动,拍摄制作相关题材宣传片,同时,抓住各种重大全国性或外事活动机会,向全国和世界展示和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对我国港澳台以及对国外交流传播的活动,提升非遗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
年
10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