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妃”称号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侯”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
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王太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
但是在史料中,各级太妃一律记作“皇太+妃嫔封号+妃嫔等级”,例如在道光年间,嘉庆帝的如妃就被尊称为“皇太如妃”。
如果妃嫔晋为太妃后,新皇帝早于她们去世,她们的名号会晋一级,将“太”或“皇考”改为“皇祖”。元妃和后来的皇贵妃不晋级,只是晋封为“皇祖元妃”或“皇祖皇贵妃”。
清朝册立太妃时使用金册,用以告示天下。清朝礼制,妃以上等级的宫眷册封为太妃时,颁赐用龙(五爪的龙,四爪的龙在清朝叫“蟒”)或凤做提手铜印。历代在册封太妃的时候都颁赐特制的朝服,清朝又加上珊瑚朝珠。
对皇帝的父亲遗留下来的妃嫔的称呼。又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分别称为“太皇太妃”。
在清朝后宫里也有两位幸运的“太皇太妃”,她们有幸抚养了未来皇帝从而得到了皇帝的孝养,颐养天年,从生前到死后都得到了独一无二的优待。
这两位幸运的“太皇太妃”是谁?她们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在死后又得到了哪些特殊的优待?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享年76岁)
贵妃—皇考皇贵妃—皇祖皇贵太妃
佟佳氏画像
佟佳氏,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出生,满洲镶黄旗人,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的庶女,是康熙帝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同父异母的妹妹,所以悫惠皇贵妃既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最后又成为了后妃之一。
孝懿仁皇后画像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佟佳氏入宫,诏封为妃,但未行册封礼。当时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已经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在承乾宫崩逝。
康熙帝青年时期画像
康熙帝册封“佟佳氏”为妃的册文内容:朕惟化理始自壸仪、端重温恭之选。德教彰于妇顺、实资赞翼之功。爰锡丝纶,用昭典制。
尔佟氏诞育名门,夙标令问。柔嘉中节。敬慎含章,娴诗礼之风、克播清芬于彤管。协珩璜之度、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妃。
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长怀谦谨、顾典册以答新恩。钦哉。
康熙帝与贵妃佟佳氏画像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十二月,这一年已经32岁的佟佳氏初封为“贵妃”,此前未有册封。
当时康熙皇帝此前所册立的三位中宫皇后都已经先后去世使得中宫空缺,所以此时的贵妃佟佳氏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后宫之首。
虽然佟佳氏荣为贵妃,但她却始终没有为康熙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在宫廷里只能靠着姐姐孝懿仁皇后留下的余热来博得康熙帝的尊重以及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
孝懿仁皇后亲妹妹的殊荣是什么?
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尊封皇贵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
康熙帝死后,由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皇帝遗嘱,命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奉皇太后懿旨:“孝懿皇后曾抚育雍正皇帝,贵妃系孝懿仁皇后亲妹,所以应将贵妃封为皇贵妃”。
雍正帝下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朕奉皇太后懿旨。孝懿皇后曾抚育尔躬。
孝懿仁皇后与贵妃佟佳氏
贵妃佟佳氏系孝懿皇后亲妹。应将贵妃封为皇贵妃。又“和妃”奉侍先帝最为谨慎。应将“和妃”封为贵妃。朕惟皇太后圣心至仁至厚。此旨实为允当。尔等会同礼部查例具奏。
清宫遵照惯例,贵妃佟佳氏与诸位先朝妃嫔同时晋尊封礼,遣官尊封为“皇考皇贵妃”。
宫廷档案记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正月,皇贵妃下官女子三人,学生二人,家下女子一人。家下女子每人每日肉一斤。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幸雍王府,来到牡丹台,雍正不失时机把自己最喜欢的第四子弘历带来参见父皇。
弘历当年12岁,当着爷爷康熙的面把名儒周敦颐的《爱莲说》背诵出来。康熙十分喜欢这个小孙子,当时就将他破例带回宫中抚养,专门指派了36岁的和妃瓜尔佳氏和53岁的贵妃佟佳氏照料。
弘历后来登基成为乾隆皇帝,据乾隆皇帝自己说,这两位祖母级别的妃子“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
皇贵妃佟佳氏晚年抚养幼年弘历
乾隆帝登基后尊封为“寿琪皇贵太妃”
乾隆皇帝,寿琪皇贵太妃,温惠太妃画像
因为皇贵妃佟佳氏在晚年曾与温惠太妃瓜尔佳氏一起抚育过幼年时期的弘历,所以在弘历登基后念其抚育恩情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十一月,又晋尊封佟佳氏为“皇祖寿琪皇贵太妃”,让其居住在畅春园的瑞景轩内颐养天年。
乾隆皇帝谕旨:“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笃挚,抚育宫中。太妃皇贵妃、贵妃、仰体皇祖圣心。提携看视。备极周至。
朕心感念不忘。太妃密妃、诞育庄亲王。太妃勤妃、诞育果亲王。二王为皇考宣力多年。公忠体国。今又辅朕办理政务。禆益良多。此四太妃、应各加封号。以展朕敬礼之意。著该部定详具奏。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十一月,加尊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的四位太妃:佟佳氏为寿祺皇贵太妃、瓜尔佳氏为温惠贵太妃、王氏为顺懿密太妃、陈氏为纯裕勤太妃、上御太和殿阅册宝。诣宁寿宫行礼。
乾隆二年,正值皇贵太妃佟佳氏的七十大寿,为此乾隆皇帝还亲自作诗一首恭祝太妃佟佳氏的寿辰。
《恭祝寿祺皇贵太妃七旬大庆》
碧空爽度绛云飞,寿域宏开恰古稀。
庆衍三朝推淑范,惠敷六列式清徽。
露珠凝掌琼膏溢,月镜澄宵瑞蔼霏。
福祉繁增天共远,称觞岁岁启彤闱。
太皇太妃佟佳氏病逝,享年76岁
死后上谥号为:悫惠皇贵妃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四月初一日,佟佳氏薨逝,享年76岁。
乾隆皇帝下谕王大臣:“太皇太妃溘然薨逝。太妃将朕自幼抚养。前亦曾顾复皇考。今因薨逝。朕心不胜悲伤。但太妃系皇贵妃。国家典礼。不便加上谥号。
朕躬意欲持服。以稍展哀敬之心。其应行与否。著现在此处之王大臣等即行议奏。庄亲王允禄等议、太皇太妃薨逝。奉特旨辍朝十日。又命相度地方。另建园寝。
皆有加于皇贵妃定制。已足以昭皇上追慕之诚。而妥太皇太妃之灵矣。祈免持服。得旨。王大臣所奏已悉。朕欲尽心之处,仍当请旨于皇太后。
初三日,乾隆皇帝亲自到寿琪皇贵太妃梓宫处致祭,因丧事出,此十日不赏额食,同年五月,为佟佳氏上谥号为“悫惠皇贵妃”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辰时,奉安悫惠皇贵妃金棺于景陵皇贵妃园寝(居东)的位置。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享年86岁)
和嫔—和妃—皇考贵妃—皇祖温惠贵太妃—皇祖温惠皇贵太妃
瓜尔佳氏,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十月十六日出生,满洲镶黄旗人,她是三品协领祜满的女儿,康熙帝的嫔妃之一。
瓜尔佳氏比康熙帝小二十九岁,她作为八旗秀女,参加皇帝后妃选拔选秀入宫,所以她的起点是比较高的。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1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皇帝册封18岁的瓜尔佳氏为“和嫔”。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举行了嫔的册封礼。
和嫔的册文内容:“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爰考旧章、式隆新秩尔瓜尔佳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
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和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言、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瓜尔佳氏生育的皇十八女夭折
和嫔瓜尔佳氏晋封为“和妃”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2年十月十八日,和嫔瓜尔佳氏生下了康熙皇帝的第十八个女儿,只可惜这个女儿不幸夭折,此后瓜尔佳氏也没有再诞育任何子嗣。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晋封瓜尔佳氏为“和妃”。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举行了妃的册封礼。
和妃的册文内容:“朕惟赞襄内政、每慎简乎六宫。弼佐王风、务先崇夫四教。眷兹懿行。沛以新恩。
咨尔和嫔瓜尔嘉氏。素娴仪矩。久职壸闱。历夙夜以宣劳。兼肃雍而著范。幽闲禀德、爰位号之早膺。婉穆为心、用徽章之晋锡。
兹以册印、封尔为和妃。尔其淑慎有加、尚祗承夫休命。温恭益懋、期永集夫繁禧。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瓜尔佳氏与当时的贵妃佟佳氏共同抚养了收养在宫中年仅12岁的弘历。
弘历(乾隆皇帝)在宫中生活期间,得到了她俩的精心照料,而这两位妃子在乾隆年间仍健在,所以乾隆皇帝为表示自己的孝道,回报她俩的抚育之恩,不仅为她俩单独修建园寝,而且大大展拓了陵寝的规制,使得她们俩个的陵寝成为清代妃子陵墓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雍正帝继位尊封为“皇考贵妃”
乾隆帝继位尊封为“温惠贵太妃”
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帝晋尊和妃瓜尔佳氏为“皇考和贵妃”,雍正二年遵照惯例,和妃与诸位先朝妃嫔同时晋尊封礼,遣官封其为“皇考贵妃”。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初五日未时,举行了瓜尔佳氏贵妃的册封礼。
乾隆帝即位后,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二日诏封瓜尔佳氏为“皇祖温惠贵太妃”。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十一月初三日,举行了贵太妃的册封礼。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四月初一日,与瓜尔佳氏曾经一起抚养过幼年弘历的寿祺皇贵太妃佟佳氏去世。
同年七月初五日,乾隆帝才尊封瓜尔佳氏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举行了皇贵太妃的册封礼。
到这里,温惠皇贵太妃才与寿祺皇贵太妃的封号等级等同,二人同为皇贵妃,形成平级的双妃。
被乾隆皇帝孝养的太皇太妃
瓜尔佳氏享受了25年的暮年时光
被尊封为皇贵太妃的瓜尔佳氏心情大好,她比同时期一起抚养过乾隆皇帝的寿琪皇贵太妃佟佳氏又多活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安享晚年直到寿终正寝。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七月初五日,乾隆皇帝手谕皇贵太妃册文:“温惠贵太妃侍奉皇祖多年,淑慎素著。联幼年蒙皇祖养育宫中,贵太妃时加抚视。
今欲晋封皇贵太妃,以申敬礼之意。奏闻皇太后,钦奉懿旨,欣允。所有应行典礼,著该部察例具奏”。
乾隆八年十一月丙午,正式加尊温惠贵太妃为“温惠皇贵太妃”,礼部恭进册宝,上诣宁寿宫行六拜礼。
温惠皇贵太妃七十岁,八十岁大寿
乾隆皇帝亲自行礼侍宴恭祝老寿星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十月十六日,正值温惠皇贵太妃瓜尔佳氏的七十岁寿辰,乾隆皇帝亲自行礼、侍宴。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十月十六日,是温惠皇贵太妃瓜尔佳氏过八十岁寿辰。
在这次太皇太妃过寿的时候,光布料就用了乌绫包头九卷、绉纱包头九卷、石青缎织五彩八团金龙褂料一匹、锦二匹、片金三匹、金寿字缎一匹、大卷缎十八匹、漳绒九匹、大卷纱九匹、绫九匹、春绸九匹、濮浣绉九匹、绉绸九匹。
乾隆皇帝还亲自写了祝寿诗为太皇太妃祝寿留念。
《恭祝温惠皇贵太妃八旬千秋》
椒涂连岁庆筵频,五世孙曾共燕申。
八秩鸿禧初启节,三宫眉寿最高人。
芳称早见盈彤史,淑气时方丽小春。
每忆尧年承眷日,推思推教出真情。
由此也可见乾隆皇帝对于皇祖母级别的瓜尔佳氏孝养有加,才让她得以安享天伦之乐。
太皇太妃瓜尔佳氏寿终正寝,享年86岁
死后上谥号为“惇怡皇贵妃”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二月,已经86岁高龄的温惠皇贵太妃瓜尔佳氏生病了,乾隆帝前去视温惠皇贵太妃疾。
庚辰,乾隆帝至宁寿宫,看视温惠皇贵太妃疾。乙酉,乾隆帝到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后至宁寿宫,视温惠皇贵太妃疾。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三月十四日申时,温惠皇贵太妃瓜尔佳氏薨逝于宁寿宫中,享年86岁。
三月十八日,太妃金棺从吉安所奉移到曹八里屯殡宫暂安的时候,乾隆皇帝到吉安所温惠皇贵太妃金棺前奠酒,亲自临送温惠皇贵太妃金棺前往曹八里屯殡宫。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是康熙帝后妃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她死后,乾隆帝还做了一首挽诗,以表达哀悼之情。
《温惠皇贵太妃挽辞》
成鼎轩皇卅六春,懿躬奉养藉诚申。
太妃世上超群寿,圣祖宫中无一人。
为忆当年勤诲爱,那堪此日剧悲辛。
佳城双峙景陵近,志我追思恪念谆。
同年五月十七日辰时,在曹八里屯殡宫为太妃举行了册谥礼,乾隆皇帝为瓜尔佳氏上谥号为:“惇怡皇贵妃”。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十月十二日,惇怡皇贵妃的金棺正式安葬在景陵皇贵妃园寝(居西)的位置。
两位太皇太妃去世后有哪些优待?
景陵皇贵妃园寝的修建与规制
乾隆皇帝为两位太皇太妃单独建陵
清代妃子陵寝制度里的独一无二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五月,乾隆皇帝下谕总理事务王大臣说:“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太妃贵妃。提携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
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千秋之后。另建园寝。令王大臣稽查旧例。王大臣奏称古有另建园寝之制。今若举行。于典礼允协。
乾隆帝画像
朕奏闻皇太后。钦奉懿旨允行。可传谕该部、于景陵稍后附近之处。敬谨相度。择地营造。其规制稍加展拓。以昭朕敬礼之意。
这就意味着,两位太妃在百年之后可以拥有自己单独的陵寝,她们不用再和康熙皇帝众多的后妃们挤在妃园寝里了。
这也是清朝陵寝制度里开天辟地头一回为妃子们单独建造陵寝。两位奶奶辈的太妃沾了孙辈皇帝的光,得以从妃园寝中分出来另立门户。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开始建造“双妃园寝”,位置位在景陵妃园寝东南500米处,坐北朝南而建,内葬有康熙皇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敦怡皇贵妃。
景陵双妃园寝宝顶
按照清代的陵寝制度:妃园寝内是不建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而这座皇贵妃园寝里却一应俱全。
另外,妃园寝享殿前不设置丹陛石,而这座园寝享殿前却设置了一块“丹凤朝阳”的丹陛石,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东西配殿、享殿、园寝门。
后院内东、西并建两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大门以内建筑以绿琉璃瓦盖顶,厢房及值班房用灰布瓦盖顶。
园寝内宝城二座,东西并列。两座明楼均为单檐五脊歇山顶。
东面明楼内所竖朱砂碑上,以满汉两体文字刻着“悫惠皇贵妃园寝”的字样。
西面明楼亦用满汉两体文字刻着“惇怡皇贵妃园寝”的字样;两碑文字都贴有金箔,熠熠放光
陵园有三座园寝门,门外为五间享殿,东、西庑各五间,东侧有燎炉一座。宫门三间,环以朱垣。宫门外,东、西班房各三间,两厢各五间。
前方单孔拱桥一座,右侧一平便桥。园寝内的明楼、殿宇、墙头等均为绿琉璃瓦盖顶,宫门外诸建筑的屋顶均为灰布瓦。
享殿前陛阶石上,雕刻着“丹凤朝阳”的图案,丹凤独立山石,口衔灵芝,仰望旭日;漫天祥云缭绕,海水抨崖,气势宏伟。
乾隆皇帝给予太皇太妃的优待
景陵皇贵妃园寝有以下超越规制
一、增建两座方城、两座明楼。明楼为单檐歇山顶。
二、增建东西配殿各5间,建筑形式与帝后陵相同,惟体量略小些。
三、大殿的月台前设“丹凤朝阳”丹陛石。
四、其它妃园寝的厢房没有前廊,而双妃园寝的两厢房设置有前廊,等同于皇帝、皇后陵。
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她们都历经了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生活,福寿绵长,特别是乾隆皇帝即位后,因为感念她俩当年的鞠育深恩,所以对她们孝养倍至,也才诞生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双妃园寝”得以让我们亲眼目睹她们曾经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