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在西方源源不断的武器援助下,与军事大国俄罗斯抗衡了八个多月,这场本会“速战速决”的冲突似乎停不下来了。
然而西方的介入不止是武器这么简单。西方科技巨头也卷入到了俄乌冲突中,除“星链”外,包括微软、脸书等在内的“明星”公司也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美西方商业太空能力助力乌克兰
前不久,马斯克宣布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公司)将继续援助乌克兰“星链”互联网服务。
在俄乌冲突中,“星链”卫星互联网星座的作用突出,它主要为乌克兰炮兵系统共享数据软件提供通信支撑。该软件可以处理来自无人机、智能手机及商业卫星的数据。美国相关人士表示,俄乌冲突是第一场“宽带战争”,而“星链”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这为乌克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优势。
Maxar等西方卫星公司也是乌克兰的“助手”,乌克兰从这些公司获取的光学及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目标成像,能够为乌军提供全天候的情报支持。
西方商业卫星将太空能力加持给乌克兰,俄乌冲突也成为一场太空冲突。事实上,西方科技公司的“手段”不止如此。
开展网络攻防,用键盘“打仗”,巨头公司卷入冲突
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专心部部长费多罗夫一改往常使用乌克兰语的习惯,用英语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试图扩大乌克兰的国际影响力。
费多罗夫是乌克兰舆论战的总指挥,并负责政府的外宣活动。他还组建了一支大约十万人的“网络大军”,在媒体上用键盘掀起舆论战。值得注意的是,费多罗夫与西方科技巨头负责人的来往频繁,包括苹果、谷歌等。
据了解,微软和谷歌与乌克兰早在俄乌冲突之前就有合作,率先防护乌克兰互联网安全的也正是这些“科技明星”。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兼国家安全局局长中曾根透露,微软的威胁情报中心就负责发现及解决乌克兰面临的网络攻击等问题,在冲突爆发初期的几个月中,俄罗斯发起近40起攻击,并没有对乌克兰造成什么影响。
乌克兰与西方民营科技公司及情报机构合作,微软更是向乌方提供了数亿美元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谷歌的“盾牌计划”也为上百个乌方政治组织等机构提供保护。
“科技地缘政治”成俄乌冲突关键词
西方科技巨头介入俄乌冲突,成为“科技地缘政治”史上的关键时刻,也影响了未来的冲突形式。
美国一位国家安全教授控诉道,西方科技公司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开枪”。我国军事专家宋忠平也解释道,科技巨头的“插手”,恰恰说明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国家之间的博弈将会呈现混合战争的形势。
此类科技公司频频参与,试图打响火炮中的科技战,这种趋势会愈加强烈,不仅仅局限于科技之间的对抗,更会延伸到媒体之间。例如黑客之间的商业化网络攻击,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战,都会是参与军事斗争的形态,从而令军事冲突更加紧张与复杂。
数字时代背景下,舆论战及信息战的影响要强大许多,微软、谷歌等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拉偏架”,形成西方主导舆论场的局势,造成俄罗斯发声困难的窘境。此后的军事冲突中,会更加重视媒体等在“战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