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舍:鸡舍要求天棚、墙壁的保温性能良好,地面要求为水泥地而且要稍微有一点坡度,这样便于冲洗和消毒,鸡舍的墙壁上要设有进出气窗孔。
饲养设备有:料盘、料桶和饮水器。料盘是供1~8日龄的雏鸡开食时使用的,每80~100羽鸡提供一个;9日龄以后逐步地更换为料桶,悬吊式料桶的直径为38厘米,每100羽鸡需3个悬吊式料桶。
光照设施:每20平方米安装一个带灯罩的灯头,每个灯头准备40W和15W的灯泡各一个。1~6日龄用40W灯泡,7日龄后用15W灯泡。
护围:育雏初期(1~7日龄)为防止鸡远离热源而受凉,在保温伞周围可用厚纸板或席子圈起,护圈高15厘米,与保温伞边缘的距离为70~150厘米。护围从第3天起逐渐扩大,第7天即可撤除。
三黄鸡
饲喂技术
1、充足的饮水
水是三黄鸡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饲料量的2-3倍,气温愈高饮水量愈多。充足而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供应是肉鸡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
雏鸡入舍后,先要用人工引导雏鸡饮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雏鸡饮水2~3小时后才能开食。第一周内雏鸡饮用水的温度应在20℃,而且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维生素,如速补---14、电解多维等等。饮水器数量要够用,并且要摆放均匀。饮水器的高度也应该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调整,使饮水器的边缘与鸡背保持相同的高度,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垫料的干燥,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要清洗和消毒1~2次。
2、丰富的营养
三黄鸡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饲养三黄鸡的饲料一是要求营养成分齐全,任何微量成分的不足或缺乏都可能出现病态反应;二是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质;三是要求饲料里的各种营养比例配合恰当。
三黄鸡饲养一般分为2个阶段,0~28日龄称为育雏阶段,29日龄~上市称为育肥阶段,所以三黄鸡的饲料供应也要分为2个阶段,育雏阶段饲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阶段饲料最好用颗粒饲料。
三黄鸡的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方法。在1~3日龄,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采食,每隔2~3小时喂料一次;4~28日龄每隔4小时喂料一次;29日龄后每日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鸡的采食量。每次给料时要控制给料量,使每只鸡能吃饱,还有少量余料,给料过多会被鸡啄出料桶造成浪费。
1~7日龄的雏鸡用开食盘饲喂,7日龄以后要逐步改为用料桶饲喂,12日龄后完全用料桶饲喂。料桶的高度要随着鸡的生长速度而调整,保持与鸡背同一水平,以免啄出饲料。料桶必须保证够用而且分布要均匀。在由小鸡料转换为育肥料时,要用5天左右的时间逐渐更换,不能突然改变。饲养人员应每天准确记录喂料量。
3、良好的环境
三黄鸡1-2日龄所需温度为32~34℃,此后每过一周环境温度可下降3℃,到5周龄后环境温度以20~21℃为宜,最低不得少于16℃。在育雏期,鸡舍内温度每天可上下波动1~2℃,造成适当的温差,可以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鸡的生长。
育雏第一周,鸡舍内保持56~70%的稍高湿度,防止雏鸡脱水,影响健康和生长;两周后鸡舍内湿度控制在55~60%。通过加强通风,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等措施,保持舍内的干燥。
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鸡舍内污浊空气,鸡舍内氨气量不应超过20ppm,也就是以人闻了不感到刺鼻为标准。要解决通风换气和保温这一对矛盾,通常1~2周龄时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必须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3周龄开始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5周龄后应以通风为主。
4、适当的光照
饲养三黄鸡需要适当的光照,其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增加摄食量,加快生长速度。通常1~2日龄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光照23小时,夜间关1小时保持黑暗,使鸡能适应突然停电时的环境变化,防止引起鸡群堆集死亡。光的亮度在育雏期的第一周要强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周后的每平方米0.75W,防止过分活动或发生啄癖。有条件的也可采用1~2小时光照,2~3小时黑暗的光照方式。并且需要注意观察鸡的行为精神、采食、粪便、呼吸等状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5、适当的密度
要保证每只三黄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都占有必要的地面面积,使其自始至终保持适宜的密度,这是三黄鸡饲养成败的一个关键。"饲养密度"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羽鸡;二是每羽鸡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羽鸡有多少饮水位置。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黄鸡的饲养密度通常以出售时的每平方米载鸡数来计算。采用地面厚垫料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1~14羽,采用网上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4~16羽。
三黄鸡
提高产蛋量
产蛋量是三黄鸡种鸡育种、营养、饲养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指标。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导致产蛋量的下降。在生产实际中,要保持三黄鸡种鸡的高产蛋量是不容易的。这也是各品种三黄鸡种鸡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各地饲养三黄鸡种鸡的生产单位,普遍存在种鸡产蛋量偏低的问题。
1、在生理因素方面,影响产蛋量有产蛋强度、性成熟期、抱性、冬休性和产蛋持久性五个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遗传的性状,也可以通过饲养管理技术加以改变。限制饲喂技术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明的改善鸡的生理性状、提高产蛋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提高产蛋量,就必须实施好限制饲喂技术。抱性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冬休性和产蛋持久性可通过育雏季节的选择、人工光照等改变
2、产蛋量是鸡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性状,与鸡本身的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从遗传育种方面提高三黄鸡种鸡的产蛋量是十分有效和主要的技术手段。据测定,鸡5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25~0.35。同时三黄鸡产蛋量在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如石岐杂鸡的个体产蛋量从数十只至277只,通过不断地选择产蛋量高的许多个体组成核心群,从而逐步提高子代的产蛋量是完全可行的。石岐杂鸡在1981年刚引进时的产蛋量仅100多只,经过数代的选择以后,产蛋量已提高到140只左右。采用多元杂交育成的三黄鸡品种,同样在考虑肉用性状的同时,应选择产蛋量较高的品种或品系作祖代亲本,杂交父母代母本的产蛋量才可能较高。
3、改善种鸡群生活的局部环境条件是提高产蛋量的重要方面,包括想法将鸡舍温度控制或尽可能接近在15℃~25℃,减少各种因素的应激,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等。
4、饲料的营养条件是影响产蛋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须满足三黄鸡种鸡产种蛋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需要量,一般要求种鸡产蛋期饲料的营养为粗蛋白17%~18%,代谢能10.89~11.62兆焦耳/公斤,钙3.25%~3.50%,磷0.6%,有效磷0.4%,食盐0.37%
三黄鸡
疾病防治
鸡场的一般性卫生防疫措施
传染病
是由
病毒
、
细菌
、
真菌
、
霉形体
等
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其特点之一就在于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在各个肉用鸡个体之间相互传播。所以,一种传染病的发生,必定有它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和易感个体(对某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的鸡)。
对传染病的防治就是从这三方面着手,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鸡的抵抗能力
。鸡场的一般性卫生防疫措施是从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切断传播途径着手。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搞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减少病原体的滋生: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措施。许多鸡场,尤其是专业户办的鸡场都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带来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应注意搞好舍外的卫生,减少蚊子、昆虫的滋生,减轻鼠害,经常灭蚊,灭鼠;搞好舍内的卫生,经常将饲料槽和饮水器等饲养工具洗刷干净J在肉鸡出栏后,要及时将鸡舍内外、墙壁四周和饲养工具洗干净,用药物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干净。
(2)隔离和封锁:无论是鸡生长正常还是发生了疫病,都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鸡场(舍)门口要设立消毒池,人员进出必须经过消毒池。非本场人员不得进入场内,本场饲养员进入鸡舍要更换胶鞋和衣服。场内的工具和场外工具不能混淆使用,运送了鸡苗和肉鸡的器具不能进入鸡场内。如发现病鸡,应隔离饲养。
(3)消毒霉消毒措施包括对环境,工具的消毒和对病死鸡的处理。在雏鸡入舍之前,可用消毒药物如福尔马林、克辽林、来苏儿、烧碱等对鸡舍、饲养用具进行消毒。运输工具使用后也应消毒。除用消毒药物外,;也可以采用阳光直接照晒,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原体。对病鸡和死鸡,不能髓便废弃,应深埋或焚化。
(4)空闲鸡含:由于许多人对鸡舍的利用只是考虑提高鸡舍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或由于鸡苗,肉鸡进出场时间安排不当,挤占了鸡舍必要的空闲时间,结果造成传染病象接力赛跑一样,一批传给一批,疫病绵延不断,损失十分严重。现代养鸡业的一条重要饲养原则就是全进全出制。在有条件的鸡场或专业户,最好实行整个鸡场饲养同一日龄的鸡群,全进全出。在不能实现上述要求时,也应做到同一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鸡群。鸡群全部出栏、清洁消毒鸡舍后,敞开门窗,让鸡舍空闲15天以上,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易感个体和传染媒介,同时受到自然界各种理化因素的作用而消灭,阻断传染病的接力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