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3年,李昪去世,李璟即位。他好读书、多才艺,在金陵创设翰林图画院(史称“南唐画院”),吸引了顾闳中、周文矩、顾德谦、董源、董羽等才华出众的名家。中主李璟极尊崇佛法,对清凉禅寺休复悟空禅师非常敬重,禅师逝世八年,心中仍思念之,令韩熙载撰写《南唐清凉寺悟空禅师碑文》。后来,以文益为代表的佛教法眼禅宗,在清凉寺开宗传法,李璟常去请教文益禅师佛理。禅师长期在福建学禅,特别嗜茶。他利用清凉院内的应潮井(还阳泉),在离泉水不远处专设茶堂,用清冽的还阳泉水煎煮香茶。茶堂成了为学僧解疑释惑之处,同时用以接待施主贵客用茶。书中记载“僧问:大众云集,请(文益)师顿决疑网。(文益)师曰:寮舍内商量,茶堂内商量。”较之其父李昪,李璟与清凉禅寺的渊源似乎更为浓厚。
李璟十分笃信佛道,保大九年(951年),他又下诏在庐山读书台兴建寺院,以弘扬佛法、教化治平。在中主李璟的重视和支持下,一座“邃殿正门,重轩复槛,高墙虬砖,修廊翼舒,香厨旁开,僧房内辟”的开先寺落成,后来又敕建了西林寺塔。庐山素来以“云雾”闻名,开先寺僧人们在寺院周边亲自植茶树,于种茶、制茶和饮茶过程中,把庐山的山水与参禅打坐、礼佛诵经融为一体。
说完庐山“云雾茶”,再来讲另一种贡茶“北苑茶”。唐代后期,气候开始由温暖转而冷湿,寒冬和雨灾相继到来,有时春秋两季出现霜雪冻坏庄稼现象。《资治通鉴》记载“淫雨”一下长达60余天。地方茶树因生长条件受到侵害,产贡茶时间推迟,数量开始下滑,面对不可遏制的气候灾害,南唐中主决定调制贡茶体系并将产茶任务南移福建。保大四年(946年),李璟派善制茶、管理皇家园林“北苑”的官员去福建建瓯监制。
北宋马令在《南唐书》写道:“嗣主李璟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腊茶之贡自此始,罢贡阳羡(宜兴阳羡茶)。”公元946年,在唐代享有盛誉的顾渚贡茶院逐渐被建州北苑所替代。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江南(南唐)李氏时,(北苑茶)颇见贵,始有团圆之制。”南唐君主“李氏别令取其乳作片”,并赋予不同品名,“或号曰京挺、的乳及骨子等”。这些优质北苑茶作为贡品,送到金陵由君主及王室等享用。
南唐茶文化承“唐”启“宋”的作用
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不过短存近四十个春秋,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茶文化领域起着承“唐”启“宋”的作用。
陆游《南唐书•契丹传》,有多次提到南唐与契丹的茶马贸易。在两国交往中,往往又以使团充当商旅贸易队。升元二年(938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及其兄(弟)东丹王各遣使以羊马入贡,别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升元四年,契丹献马百匹;升元七年,献马三百匹、羊二十五万口”。
与海外的商贸活动中,地处长江口之北的扬州,成为南唐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扬州出口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占城(越南中南部)、新罗(朝鲜半岛古代国家)、高丽(朝鲜半岛古代国家),甚至远到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地,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商品也从海外流入南唐。茶叶贸易的开展,为南唐政府带来非常可观的财政收入,也促进了中国茶在全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茶在佛教中被视为神物,自古以来颇受僧侣推崇。僧侣公认茶有“三德”:一是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三是为“不发”(抑制性欲和平心静气)的药物。至唐代,茶被概括成“十德”: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驱病气、树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道德、可雅志。南唐时期,佛教和道教发展蓬勃,茶叶成为僧侣、道士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及“圈阅”公众号观点。
文中所用图片来源于原微信号及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即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