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i自然全媒体
盐城黄海湿地 李东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鄂歆奕)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江苏省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报告》。根据《报告》,盐城市2021年生态修复总面积为0.16万亩,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自然湿地保护率自2015年逐年上升,2021年达62.0%。
《报告》从盐城资源状况、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科教宣传工作、总结与展望等8个方面,介绍了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情况。
在盐城资源状况方面,《报告》显示,盐城市湿地总面积约为76.94万公顷,共有5类11型。现有国家重要湿地(均为国际重要湿地)2处,分别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近年来,盐城市自然湿地保护率稳步上升,从2015年的41.5%提升至2021年的62.0%。目前已建立起由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其他保护地类型组成的湿地保护体系。
在湿地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方面,近年来发布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盐城市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等。
在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方面,2019年机构改革后,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行使湿地保护管理职责,大部分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已设林业服务中心协助开展工作。2020年底,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成立,负责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全球滨海论坛、盐城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座谈会等在盐城举办,搭建起生态治理和滨海湿地保护交流平台。
在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方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调查轨迹全年里程超过12000公里,累积1200多个标注点,基本覆盖了野生麋鹿活动区域,并建设了物联网大数据库系统1套,有关研究论文在国内外相关领域获得较大的影响效果。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资源监测工作,开展鸟类、水质、海岸侵淤等各类监测10余次,启动保护区智慧管理中心项目建设,与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装备3套大气和土壤监测设施,开展自动监测。
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方面,近年来,盐城市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2021年,盐城市申报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全球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在湿地科教宣传工作方面,盐城市湿地遗产中心、珍禽保护区、麇鹿保护区等均已建成湿地科普馆,盐城举办了世界湿地日活动、盐城黄海湿地国际摄影大赛等活动。
《报告》提出,盐城市将继续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制,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监测水平;推进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加大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助力黄海湿地可持续发展。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