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三十几年的时光,最美好的时光是本科,也把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华大。”在10月9日的视频专访中,罗雁歆学长如是感慨。

谈及在华大日语专业学习的美好时光,罗雁歆学长回忆道,“大部分都是很美好的回忆。从我毕业到现在十一年,一直都有和班主任保持联系。本科时跟外教关系也挺好,也很感慨当时上课的那些点点滴滴。”说起印象很深刻的课程,学长说,“有班主任郭慧珍老师教的精读课,还有胡连成老师的课,胡老师是特别有趣的一个人。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个外教。这三位老师的课都挺好,挺有意思,所以挺怀念。”

从本科日语专业到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专业,再到工作做动画电影,是罗学长的成长历程。提起这些经历,罗学长充分肯定了本科四年的日语学习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本科学习日语,后来从研究生到工作都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工作,但动画这个行业来说,虽然中国动画的起步很早,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使得我们现在还算不上动画产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日本是一个相对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它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所以现在国内整个行业跟日本业界的接触、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在后面的一些学习乃至工作中,日语专业确实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由此可见,日语专业让学长在动画行业中获取了更多日本的先进知识,学长补充道,“在上学的时候,做研究或多或少会参考日本方面的资料,这时语言优势很关键,大家都知道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比别人翻译转述更准确,能够有更广泛、更直接的涉猎。工作上,能够和日方的合作伙伴或者艺术家有直接的沟通交流,那肯定是比中间有一个翻译来得更有效率。”

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罗雁歆学长说:“从大学一路走到现在,我的整个过程还蛮简单、蛮单纯、蛮直接的。一路上我并没有摇摆,也没有走过太多的弯路。比如学日语,也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四年下来,也经历过毕业时候找工作还是考研各种各样的挣扎,所幸的是能够很顺利地考上中传的研究生,然后读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毕业之后又经历一些磨砺,能够加入到现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搞创作,以至于现在能够在业内引起一定的反响。确实很庆幸在每个相对关键性的节点上,自己做出了对的选择。”

近期,罗雁歆学长参与制作的电影《姜子牙》正在热映,作为这部电影的执行制片人,学长分享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故事本身,从大方面讲,大家可以看到对信仰和天道的探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碰撞。命运这些东西不应该被别人安排和操纵,众生的宿命应该归属于自己掌握。最后姜子牙砸碎天梯,放弃自己成神的机会,宁愿做一个人,做普普通通的人去践行自己所谓的道。

那从另一个方面去解读,如果你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很多年的中年人,可能会更多地体会到姜子牙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还在学校的学生,没有进入社会之前,肯定会对社会、对世界、对未来抱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和想象。但从踏出校门到工作十年、二十年的过程中,你可能见识到很多社会的残酷,所谓大人的真相。经历知道所有这些东西之后,你是选择继续和这样的社会规则、所谓大人的处事方式去随波逐流、加入他们呢?还是坚守自己的梦想和初心?你真正走出校门的时候,自己怀揣的那个梦想,是否能在你三四十岁的时候继续去坚持,还是被这个社会磨平棱角。这样看来,姜子牙其实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社畜”。而且他是一个特别有信仰,甚至有信仰得固执的一个“社畜”。从不同方面,你可以解读出很多不同的东西。”

提到工作的一些感悟,罗雁歆学长分享道,“每个人做一件事情,最后都想要有所得。不在乎你自己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天赋,更多的是一种执着。尤其是像做动画这种相对单纯一点的行业,做动画的人也相对比较单纯,大家都是有梦想、有理想,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来。当然,放到其他的行业、其他的东西,道理大同小异,理论也是一样的,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就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正值华侨六十周年校庆,罗雁歆学长也衷心地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今天才知道华大准确的生日应该是11月1号,我自己本人的生日也是11月1号,这是一种缘分。对于中国人来说,六十一甲子。对于一个人,六十已经是花甲之年,一个很大的年纪;但是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六十年,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华大十年,学校跟我当时所在的华大已经今非昔比,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我希望,母校在未来的十年、百年、甚至两百年依然能够充满活力,继续辉煌!”

最后,罗雁歆学长感慨道,“这两年因为忙项目,去年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没法参加,这次刚好项目结束了,有调整休息的时间,计划回华大看看老师,看看学校。回想起来三十几年的时光,最美好的确实是本科,也把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华大。”

上一条: 第三届星光耀华园“文体之星”-李若莹

下一条: 陈建山:回报母校是我多年的心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