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实践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写文章

Twitter的分布式雪花算法 SnowFlake 每秒自增生成26个万个可排序的ID

概述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简单一些的ID,并且希望ID能够按照时间有序生成。

而twitter的SnowFlake解决了这种需求,最初Twitter把存储系统从MySQL迁移到Cassandra,因为Cassandra没有顺序ID生成机制,所以开发了这样一套全局唯一ID生成服务。

原理

Twitter的雪花算法SnowFlake,使用Java语言实现。

SnowFlake算法产生的ID是一个64位的整型,结构如下(每一部分用“-”符号分隔):

1位标识部分 ,在java中由于long的最高位是符号位,正数是0,负数是1,一般生成的ID为正数,所以为0;

41位时间戳部分 ,这个是毫秒级的时间,一般实现上不会存储当前的时间戳,而是时间戳的差值(当前时间-固定的开始时间),这样可以使产生的ID从更小值开始;41位的时间戳可以使用69年,(1L

10位节点部分 ,Twitter实现中使用前5位作为数据中心标识,后5位作为机器标识,可以部署1024个节点;

12位序列号部分 ,支持同一毫秒内同一个节点可以生成4096个ID;

SnowFlake算法生成的ID大致上是按照时间递增的,用在分布式系统中时,需要注意数据中心标识和机器标识必须唯一,这样就能保证每个节点生成的ID都是唯一的。或许我们不一定都需要像上面那样使用5位作为数据中心标识,5位作为机器标识,可以根据我们业务的需要,灵活分配节点部分,如:若不需要数据中心,完全可以使用全部10位作为机器标识;若数据中心不多,也可以只使用3位作为数据中心,7位作为机器标识。

snowflake生成的ID整体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并且整个分布式系统内不会产生ID碰撞(由datacenter和workerId作区分),并且效率较高。据说:snowflake每秒能够产生26万个ID。

源码

本机实测:100万个ID 耗时5秒

循环生成的ID,运行结果如下:

开源地址

Github: https://github.com/souyunku/SnowFlake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 http://kuaibao.qq.com/s/20180313G0RYA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 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关注

腾讯云 开发者 公众号
10元无门槛代金券
洞察腾讯核心技术
剖析业界实践案例
腾讯云开发者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