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历来是一个社会当中新兴力量的代表,在不同的时代也往往是青年群体引领着当时社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管是在五四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文学青年的声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向整个社会昭示着他们的到来。

大众畅销书排行榜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因此在各个时期,关于“青春”的文学一直是榜单上的主角。而开卷图书零售市场监控的十年,也完整地记录下了最近一次的青春阅读与创作――也即“新世纪青春文学”(即开卷分类“青春文学”)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末青春文学的萌芽,到本世纪初大范围兴起,一直到后来的百花齐放以及转型定位,我国的青春文学市场已经走过了若干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产生了引领市场的畅销书、优秀作者和策划人。回顾开卷监测的10年历史,不禁让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青春文学的最近10年,是80后这代人在文学领域从登台亮相到逐渐被认可、进而寻求转型的一个过程。

10年青春文学关键词

・4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

・6类作者:郁秀、花衣裳、韩寒/郭敬明、可爱淘、郭妮、饶雪漫/明晓溪

・8本图书:《花季雨季》、《三重门》、《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那小子真帅》、《天使街23号》、《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1.0折纸时代》

萌芽期(1996~1999)

开卷对于图书零售市场的监控始于1998年,但是谈及青春文学的开端,这个时间还需再向前推。郁秀的《花季雨季》于1996年出版,这可谓是青春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青少年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一种模式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根据开卷零售监控数据,《花季雨季》在1998、1999两个年度保持青春文学类榜首的领先位置。在这一阶段,类似的热销作品还有《正是高三时》、《十七岁不哭》、《十八岁宣言》等。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作者大多是“70末”,他们的成长过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不管是身处深圳、福建潮阳,还是北京,他们所经历的是与前辈不同的环境,也因而形成了新一代青年特有的思考。以《花季雨季》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正是这一代青少年传达自己声音的直接体现。而这些代表着青少年自己声音的作品,也迅速赢得了同龄人的关注和认可,一时间关于“学生写作”的探讨蔚然成风。而在这个时候把握相关选题的出版社有两家颇具代表性:地处深圳的海天出版社和地处广州的花城出版社。

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声表达自己的同时,还有一批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作者也在为孩子们代言――“花衣裳”组合颇具代表性,饶雪漫、郁雨君、伍美珍三位作者的年龄略大于郁秀等人,在故事创作当中她们更像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尤其年龄稍大的郁雨君和伍美珍分别以“辫子姐姐”、“阳光姐姐”的身份,形成了“书中代言、书外对话”的格局。

在上世纪末,上述青春文学作品给图书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不过,这批作品还只是吹响了青春文学的号角而已,这个阶段的作者也在后来出现分化:郁秀等学生作者伴随年龄增长淡出文坛,成为了“孤本”作者;而 “花衣裳”、“牛仔裤”等创作组合当中的各位成员也渐渐分化、走出了不同的创作曲线――“辫子姐姐”、“阳光姐姐”在青春文学与少儿文学之间“摇摆”,最终与后来兴起的“青春写作青春”的主流模式区分开来;而饶雪漫不断推出的“青春疼痛文字”、“青春狂爱”、“青春影像”等角度让她在这一领域不断创新,保持了持续的活力。

成长期(2000~2004)

在青春阅读话题引得广泛关注之后,青春文学迎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从“群雄逐鹿”到后来的代表作者脱颖而出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了后来青春文学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且后来在这个市场上出现的操作模式也初见雏形。

2000年前后,出版社对青春文学的大量参与、畅销书榜单的多元化是最大的特征,不少少儿社、文艺社对这一领域都广泛参与,而具备突出优势的作者和畅销书也渐渐浮出。韩寒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者。2000年《三重门》和《零下一度》先后出版,成为了当时“叛逆青春”的典型代表;此后又推出的《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让这位偶像作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3年郭敬明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先后上市,如果说第一部是青少年奇幻创作的结果,而后者已然成为基于校园故事青春文学的“开山之作”。韩寒与郭敬明,一个“坏”孩子、一个“好”孩子,宛如青春年少心中的两个“我”,一个叛逆、一个细心,读者在作品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更强化了作品的畅销效应。于是,韩寒与郭敬明也就无可置疑地成为这一阶段青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部书值得一提。2002年《我为歌狂》利用动画片的播放机遇,成就了“影视拉动”在青春文学领域的案例。虽然这本书及其后续所记录的人物年龄与青春文学有一定差别,不过它在畅销书运作方面的思路也与后来青春文学板块的操作方式相比已有不少先见之处:比如包装、设计、营销以及系列故事“分期出版、前后铺垫”等等。

在这一阶段,作家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把握住了不断上升的市场机会和正在崛起的畅销书作者,成为了上榜畅销书的重要来源。

成熟期(2004~2006)

行至2004,基于校园的青春话题已经成为青春文学最主要的方向,而郭敬明在青春阅读领域逐渐奠定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并实现了从作者到主编的变身;另外,一度刮起的哈韩风、亿元女生郭妮横空出世都可谓青春文学发展史的重要事件。2004年~2006年正是青春文学类图书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整个市场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全国范围内的作品创新不断显现。以郭敬明、张悦然、饶雪漫、小妮子、明晓溪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作者时有新作产生,而且在这一时期,青春文学板块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升级,策划与营销领域的创新也达到了高峰。正是这些源源不绝的内容和运作方面的创新撑起了青春文学板块的繁荣。

2004年《岛》系列图书开始上市,第一年推出了前三期,从此郭敬明作为单个作者的身份开始发生转变,而团队打造的方式无疑是这一系列图书快速发展创造了强大支持――无论是在创意、编辑、设计还是更新维护,《岛》系列图书已经开始构建青春文学作品创作的持续性平台,而这也为2006年底开始出版的青春文学杂志书《最小说》系列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作品寻求创新的同时,2004年1月来自于韩国的《那小子真帅》登陆中国图书市场,“哈韩”之风在青春文学领域 由此引爆。从《那小子真帅》到《那小子真帅2》随后可爱淘作品《狼的诱惑》、《狼的诱惑(终结版)》等为我国青春文学读者带来了别样的阅读体验。但是今天看来,可爱淘以及之后出现的徐亨周、徐尤美、李林银等韩国作者的作品大多比较类似,从“那小子”到“那家伙”、“这个男孩”等等并没有形成在中国的延续性开发,于是在读者的阅读疲劳产生之后就难以继续了。直至2005年底以及2006年初的可爱淘新作《局外人》、《哆来咪发唆》虽然仍旧获得读者追捧,但是市场热度已经大不如前。“韩流”一度热销可谓是我国青春文学寻求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多角化尝试,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本土原创的路线上来。

“分期出版、前后拉动”已经成为这一阶段青春文学作品出版的普遍特征,回顾2005~2006年的开卷虚构类月度畅销书榜单,不同系列作品的各个单册“瓜分”上榜席位成为了一道风景;其中,饶雪漫、小妮子、明晓溪以及可爱淘都是上榜系列图书的代表作者。2006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着力打造“亿元女生”郭妮,给百花齐放的青春文学类市场带来又一抹亮色;而郭妮在2006年的大红大紫则包含了“类型化写作”、“图书精品化包装、礼品附赠”、多媒体营销等多种市场元素。在这一阶段青春文学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出版机构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等。

转型期(2007-2008)

在《花季雨季》出版十年时候,这一轮青春文学图书的热潮也渐渐步入转型期。2007年的青春文学图书零售市场继续了前两年的延续让人眼花缭乱,而2008年青春文学大举转向期刊直接导致相关图书板块的淡然,其实这正是青春文学从图书畅销偶发性向期刊创作持续性的转变。青春文学读者数量多,而且有具有“读者、作者一体”、常新求变等典型特征。

《最小说》无疑是2007年最受关注的青春文学图书,MOOK也正是从书到刊的过渡产品――同一系列、周期出版,引得读者持续关注;而其中连载的作品单独成书之后仍旧可以创造优异的市场销售,即MOOK是书的铺垫与预热,2007年度青春文学榜首书《悲伤逆流成河》就是这样一个案例。与《最小说》同期出现的,还有《火星少女》、《旋风少女》、《漫Girl》等类似的MOOK作品,几乎近来的几位畅销作者都开始转身做主编。所以在这一批MOOK获批转刊之后,2008年初青春文学图书零售市场显得有点空落,新书上市以及销量情况都不及上一年。而且从榜单来看,年内能够上榜的新书要么是老系列的延续或再版,要么就已经是更换了的作者和主题。

对于整个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来说,2008都可谓是特别的一年,因此在这一年延续青春文学板块的转型,正可谓恰逢其时。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9月,郭敬明新作《小时代1.0折纸时代》上市,由此勾勒出一个将延续数年的故事(据称将一年一辑进行更新),而这部书又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可见,读者青春阅读需求仍旧高涨,其实不管是书还是刊,都意味着青春阅读的繁荣。

青春文学・在路上

回顾开卷所记录的青春文学发展10年历史,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是80后青春阅读的兴起直至成熟的过程,当十年前的懵懂少年也逐渐接近而立之年,或者一度属于他们的青春文学也将让渡给更青春的人们。如今,曾经饱受质疑的“80后”作者已经在成长中赢得社会以及主流文学界的认同,而“90后”也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声音。我们相信,青春文学正在路上,也许“80一代”的盛宴即将落幕,但是更多的青春阅读必将持续,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