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孙吴的重要将领,曾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三国时代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政治家、音乐家、美男子。他的死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多种说法和传说。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这是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演绎,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那么,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要了解周瑜的死因,首先要参考最权威的历史资料,即《三国志》和《江表传》。

《三国志》是东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正史,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江表传》是西晋史学家裴松之所著的一部地方志,记载了江东地区的历史情况和人物事迹。

这两部书都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并提供了他的死因。

根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和《江表传·周瑜传》所述,周瑜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了征伐益州(今四川)的计划,得到了孙权的同意。

他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准备出兵,但在途中突发重病,在巴丘(今湖南岳阳)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具体而言,《三国志》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江表传》说:“至巴丘而卒”。这两部书都没有明确说明周瑜的具体死因,只是说他是在路上生了病而死。



然而,《江表传》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周瑜在去世前一年曾经中过箭伤。《江表传》说:“建安十四年春正月,權遣公瑾與呂蒙等攻南郡太守曹仁於江陵。

公瑾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创甚,便还”。这里说的“擽陈”,就是指用弓箭射击敌人阵营中挂着陈姓旗帜的地方。

这说明周瑜当时是在前线指挥作战,并且身先士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结果他被敌人射中了右侧肋骨下方,伤口很深,不得不撤退。

这个箭伤对周瑜的死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在古代,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对于这样的伤口,很难做到彻底清创和消毒,很容易发生感染和化脓。

而且周瑜作为一位大将,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休养生息,他还要继续参与军事和政治的活动,这样就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使得伤口难以愈合。

《江表传》说:“公瑾疾困与吴主笺曰:‘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这是周瑜在去世前写给孙权的遗书,从中可以看出,周瑜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伤势严重,并且没有好转的迹象,他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历史记载中的周瑜死因是:在南郡之战中中箭后伤口未彻底清创,发生感染后又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发展成全身性败血症,在准备出兵益州的途中不治而亡。

为了进一步验证历史记载中的周瑜死因是否合理,我们还可以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根据现代医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测周瑜所患的病症和死亡原因。

我们要明确周瑜中箭的部位和程度。根据《江表传》所说,“流矢中右胁”,我们可以推断出周瑜是被射中了右侧胸腔下方的部位。

这个部位有可能会损伤到肝脏、胆囊、肾脏、胰腺等重要器官,也有可能会穿透到腹腔或胸腔内部,造成内出血或感染。而且《江表传》还说,“创甚”,说明伤口很深很大,不是一般的皮肉伤。

我们要考虑周瑜中箭后的治疗情况。根据《江表传》所说,“昨自医疗”,我们可以推断出周瑜是找了当时的军医来处理伤口。

但是在古代,军医的水平和设备都十分有限,他们很难做到彻底清创和消毒,只能用一些草药和布带来包扎伤口。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和化脓,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江南地区。而且周瑜作为一位大将,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休养生息,他还要继续参与军事和政治的活动,这样就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使得伤口难以愈合。

我们要分析周瑜死亡时的症状和原因。根据《江表传》所说,“道于巴丘病卒”,我们可以推断出周瑜是在路上突发重病卒,也就是说他是在路上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病情,导致死亡。

那么,他的病情是什么呢?根据他的伤口和治疗情况,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是患了以下几种病症:

脓毒症:脓毒症是一种由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血液或其他体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疾病。

它的主要表现有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皮肤发红或发紫、意识障碍等。



周瑜的伤口如果没有彻底清创和消毒,就很容易发生脓毒症,尤其是在长途行军的过程中,他的免疫力会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

肝脓肿:肝脓肿是一种由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肝脏,引起肝脏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和坏死的严重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有右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贫血、体重下降等。

周瑜如果被射中了肝脏,就很容易发生肝脓肿,尤其是在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下,他的肝脏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一种由于胸膜或胸壁受到损伤或感染,导致胸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的疾病。

它的主要表现有胸闷、气促、咳嗽、发热、胸部压迫感等。周瑜如果被射穿了胸壁或胸膜,就很容易发生胸腔积液,尤其是在没有及时有效的抽液和消毒的情况下,他的呼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上三种病症都有可能导致周瑜的死亡,而且它们之间还可能相互影响和加剧。例如,脓毒症会引起多器官衰竭,肝脓肿会引起败血性休克,胸腔积液会引起呼吸衰竭等。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周瑜死亡时的原因是:由于中箭后伤口未彻底清创,发生感染后又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发展成全身性败血症,在准备出兵益州的途中不治而亡。

除了医学上的原因外,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周瑜的死因。

周瑜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不仅要面对外敌的压力,还要面对内部的纷争和竞争。他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周瑜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他与诸葛亮的对抗。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也是周瑜的劲敌。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联手击败了曹操,但在之后的合肥之战和荆州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多次发生了冲突和争执。

周瑜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总是想要陷害他,夺取他的功劳。诸葛亮则认为周瑜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总是想要一人独占天下,不顾他人的感受。



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周瑜在荆州之战中的失败和耻辱。

根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和《江表传·周瑜传》所述,周瑜在荆州之战中,曾经向孙权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要用美人计来引诱刘备离开荆州,然后趁机攻占荆州。

孙权同意了这个计划,并且派出了自己的妹妹孙夫人作为美人计的主角。孙夫人原本是孙权的妹妹,后来被孙权许配给刘备为妻,以结成同盟。

但是孙权并没有真心把妹妹送给刘备,而是想借此机会来削弱刘备的势力。周瑜也是这样想的,他希望能够利用孙夫人来控制刘备的行动,甚至暗杀刘备。

然而,这个计划却被诸葛亮看穿了。诸葛亮知道孙权和周瑜的用心,于是他向刘备建议说:“今權遣夫人来迎,必有所图。不如先遣夫人还吴,并以书谢權曰:‘今曹操兵强国富,吾欲与子共图之。

夫人既已至此,不可复返;然吾身为汉臣,不宜久留江东。愿速还荆州以安民众’”。这样一来,刘备就可以避免被孙权和周瑜牵制,而且还可以表现出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并且派出了赵云作为护卫,带着孙夫人返回荆州。这一举动让孙权和周瑜大为震惊和恼怒。



他们本以为能够用美人计来控制刘备,结果却被刘备用美人计来反击。他们不仅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的地盘,还失去了孙夫人这个重要的棋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被诸葛亮玩弄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挫折。

周瑜对此尤其不能接受。他觉得自己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行动是有理有据的,他的目标是正义光明的。

他怎么能忍受被一个小小的军师所欺骗和戏弄呢?他怎么能容忍被一个不识大体的君主所轻视和抛弃呢?

他怎么能忘记被一个不忠不义的妇人所背叛和辱没呢?他对诸葛亮、刘备和孙夫人都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誓要报复他们,让他们付出代价。

周瑜的这种心理状态,无疑会对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愤怒、仇恨、压抑等负面情绪中,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等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会增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加速器官的老化和衰竭。而且,这些反应还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导致人变得焦虑、抑郁、偏执、冲动等,从而进一步恶化身心健康。

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荆州之战后,就变得十分消沉和悲观。《江表传》说:“公瑾自荆州还,意气沮丧”。他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江表传》说:“公瑾谓人曰:‘吾不久于人世矣’”。他对自己的伤口也不再关心和治疗。

《江表传》说:“公瑾疾困与吴主笺曰:‘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他对自己的敌人也不再理智和冷静。《江表传》说:“公瑾闻之大怒曰:‘孔明欺我太甚!’遂令军士执刀斫地曰:‘吾誓与孔明不共戴天!’”。

这些心理因素,无疑会加速周瑜的死亡。因为在古代,没有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辅导,周瑜无法释放和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能让它们在内心积累和爆发。



这样就会使得他的身体更加虚弱和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而且,在准备出兵益州的过程中,周瑜还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样就会使得他的心理更加崩溃和绝望。

周瑜死因的心理因素是:由于与诸葛亮的对抗导致他长期处于愤怒、仇恨、压抑等负面情绪中,从而引起身心健康的严重恶化,在准备出兵益州的途中不治而亡。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