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家赵俪生的女儿,鲜活记录一批父辈学者的独特风采和多舛命运。

《孤灯下的记忆》作者赵絪,是讲中国通史可比肩钱穆的历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她在书中鲜活地记录了一批父辈学者的独特风采和多舛命运。

例如赵俪生与王瑶一生既是对手又是老友,不断较劲又彼此珍惜;赵俪生与其天才般的挚友童书业,两人之间一场无言的泣别竟成永诀;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明镇夫妇,一个天真无邪,一个优雅端庄;钱伟长夫人孔祥瑛女士朴实大方,举止得体,影响她的后人亦是谦和朴素,平易亲切。

第一辑 思亲 告别209室——写在父亲赵俪生先生的祭日里 在苦难中磨砺 我与我的父母 我的母亲高昭一 扉页上留下的痕迹 被遗漏了的一段“师承” 迟交的作业 寻踪祖父母 第二辑 忆旧 王瑶与父亲 孔祥瑛女士和她的后代 平凡中见精彩——大羽老伯印象 幼年印象中的童书业先生 张政烺先生二三事 一位不该忘记的长者——记古生物学家周明镇先生 一件拓片的来历 偶逢遇罗克——一个已经模糊了的印象 为张珏女士送行 记“砾石居”主人 笑对人生——朱开发去世三周年祭 第三辑 谈艺 序,就得这样写 指墨间的情趣——小议张兴武先生指画 我与《老照片》 贺《开卷》 书信——有感于即将消失的一种文体 婚姻手记(小说)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022-01-25
给这本书评了
理想主义书生的坎坷历史

赵俪生女儿的回忆文集,赵俪生史学界评论:讲中国通史上半部最好的是钱穆,下半部最好的是赵俪生。丰富的坎坷一生,他写的《篱槿堂自叙》看不到电子书了,只找他女儿的回忆文章当背景介绍。赵的一生,始终是个被现实不断打击的理想主义者: 出身传统的书香门第,上清华大学时一腔热血,冲在最前面参加了 12.9 运动,放弃学业参加革命,却又看不惯根据地的官僚习气,拒绝了蒋南翔的入党邀请,宁肯去学校教书; 革命成功后,本可以论功行赏安居乐业,又在科学院为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说话,顶撞郭沫若,几次运动后终被发配到兰州; 在兰大仍秉性不改,在夹边沟农场几成饿殍,被女儿以命换命,以身幸免; 文革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登上讲台,却又由于人际关系得罪同僚权威,搞到几个研究生连拿到学位都一波三折。 最为可叹的,他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却始终被党视为异类;而作为学者,他半生致力于马列主义史学,曾经引以为傲的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研究,虽然一度作为马列史学的几朵金花之一,但到了新世纪,已经被彻底遗忘,去美国访问还和当年自由派的学长闹得不开心, “理想主义的牺牲品” 或者 " 理想主义知识分子的标本 “,用来形容赵先生,是不是合适?赵先生高大英俊,但娶了 “女大三” 的 “丑” 女高昭一,照顾他一生。回忆录多少有些避尊者讳,但真情实感,值得一读。

  •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