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失眠的刺猬  ·  You have JVM property ...·  3 月前    · 
逆袭的墨镜  ·  perl 调用perl 脚本 - ...·  7 月前    · 

各街道办事处,政府各办局 、直属事业单位 及各相关单位:

现将《 大连市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

20 21 3 5

大连市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章 践行 “两先区”要求 开启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新征程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时代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0.7万元增至1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3亿元。内需拉动力韧性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高幅倍增,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1亿美元。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企业4100多户,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380人。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稳步提升。

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超过 75%,五年累计实现近1500亿元。奥林匹克、香炉礁、站北“三大商圈”集聚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商圈内纯商业业态的项目总营业面积达110万平方米,5年累计营业收入1580亿元。楼宇经济扩容升级,五年累计盘活闲置楼宇和公建35万平方米。上海德勤税务师事务所等多家总部类智力服务企业成功落户。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累计完成536亿元。亚洲渔港冷链物流平台辐射全国。俄罗斯风情街被评为省级示范步行街。

功能布局持续优化。以功能融入、产业融入、环境融入和人文融入为导向,优化提升 “一轴六区”功能布局,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秘书”“项目专班”“五个一工作机制”有效落实,62个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9个。恒隆广场、百佳健康产业大厦、中瑞广场、百年港湾•奥特莱斯、龙湖唐宁苑等项目投入使用,融创壹号院、保利•熙悦、大同街地下人行通道等项目顺利推进,俄罗斯风情街完成升级改造,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城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1 “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完工达效项目(44项):百年港湾·奥特莱斯、悦泰·福里(三期)、胜利路A2地块改造项目,南娄·海景、香水湾、汇智云顶、龙湖唐宁苑、润德公馆、中瑞广场、 大连

创谷汇双创产业中心、逅库文化创意园、大连城市音乐馆、大云书库、铁成家具电商物流园、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百佳健康产业服务大厦、医桥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大连傅家庄健康服务产业园、大连金海洋服务养老项目、煤矿疗养院改造项目、大连人体综合细胞库、大连爱以德康复养老中心、大连建银耆享园养老服务项目、悦泰·福里配套幼儿园小学、龙湖冠寓大连奥林匹克店、泊寓青年公寓、国房公寓项目,香海热电厂脱硫脱硝除尘、大连供暖锅炉环保改造、沈阳铁路局三供一业维修改造、高速公路收费站智能交通设备安装工程、鞍钢大厦升级改造、豫园酒店升级改造、汤本汤酒店改造、大连松阁汤温泉项目、香华饭店改造、大连迎春汉庭酒店改造、银沙滩房车营地项目、滨海大厦升级改造、大连森林动物园提升改造,维也纳国际酒店、四季假日酒店、印象城、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改造项目。

实施建设项目(10项):融创壹号院、保利·熙悦、盒马鲜生奥林匹克店、汇景天地提升改造、医协汇肿瘤医院、大同街地下人行通道工程、北海热电厂大管网改造项目、大连市天然气置换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桩、大连理工大学一西岗科创产业园。

前期推进项目(8项):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大连衡器厂地块、高尔基路-凤鸣街沿线地块、煤气大罐周边、信达水产地块、威华街北侧地块、市政南北地块、双兴商品城及周边地区改造项目。

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政策措施,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 3.5%以上。新增科技企业66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获得专利权2319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6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8亿元。创新孵化载体支撑有力,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5项。创谷汇双创产业中心列入“辽宁省双创示范基地”。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鸿雁联盟”西岗分站。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获评第七届市长质量奖,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完成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主体活力充分激发。 “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大幅压缩,社会创造力进一步释放。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完成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和街道改革,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各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有效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上海长宁区对口合作取得实效。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国内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累计落地招商项目153个。

文化魅力日益彰显。全力推进高品位、有特色、独具魅力的 “西岗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滨城之夏艺术季”、“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书香满西岗”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逐年扩大。深化“500米文化圈”,实施“金种子”文化能力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双百双千双万”工程,建成4处“城市书房”。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群保护工作,做大做强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大连核雕展示基地。举办“全民健身节”和“区长杯”足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智慧化城区综合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实现 24小时视频监控预警。打造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和政务服务全域网格化。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道综治中心与公安监控的互联互通,平安创建活动覆盖率达100%。扩大“雪亮工程”应用范围,新增高清监控探头点位500多个。建立多元化调解组织111个,实现人民调解“智慧化”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加强,风险防控更加有力。群众来信来访、国防教育、安全生产、民族宗教、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扫黑除恶工作积极推进。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五年来,民生事业方面累计投入达 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0.12亿元。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成立6个不同类型的教育集团。提升“700米医疗服务圈”内涵,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新增医疗卫生机构85个。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1所。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应保尽保。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疾人、科普事业稳步发展。

专栏2 “十三五”期间主要荣誉

“十三五”期间,西岗区共获得各类主要荣誉263项,其中国家级69项、省级68项、市级126项,主要代表荣誉:

国家级:中国曲艺名城(2016)、全国首批“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2016)、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单位(2016)、国家级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2016)、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2016)、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6)、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6、2017)、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标兵单位(2017)、全国文明单位(2017)、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2018)、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2018)、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2019)、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2019)、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秀市场监管所(2019)、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9)、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单位(2019)、全国老年柔力球之乡(2020)、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0)、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2020)、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20)。

级:辽宁省文明城区标兵(2016-2019)、辽宁省妇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6)、省级平安示范县(市、区)(2017)、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2017)、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2017)、辽宁省消费者满意示范街区(2017)、平安辽宁建设省级基层平安示范单位(2017)、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7)、辽宁省先进党组织(2018)、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2020)、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8)、辽宁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9)、辽宁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示范单位(2019)、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2019)、辽宁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2019)、社区治理创新实验示范区(2019)、辽宁省优秀调解委员会(2019)、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辽宁省双拥模范区(2020)。

市  级:大连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2016)、大连市青少年无犯罪社区(2016)、大连五一奖状(2016)、大连市“三八”红旗集体(2016)、大连市“五优”青年文明号(2017)、大连市职工特色文化基地(2017)、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2017、2020)、大连市诚信社区(2018)、大连市环境保护先进社区(2018)、2019年度大连文艺界十项有影响的活动(2019)、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特殊贡献奖(2019)、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2019)、大连市优秀科普基地(2020)、疫情防控先进集体(2020)。

城区环境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优美。白云彩林公园、英雄纪念公园梦幻跑道、站北广场绿化提升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对 504栋、135.4万平方米住宅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提升改造76万平方米老旧楼院,建成停车场19处,新增停车位4万余个。2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升级。在全市率先推进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垃圾强制分类,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主城区最佳。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叠加,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孕育新的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正在重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变生产制造、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方式。

从国内环境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东北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重塑竞争新优势、壮大发展新动能提出新要求。

从大连全域看,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 “两先区”的关键阶段,处于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爬坡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大连市建设“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的宏伟愿景,东北亚开放合作高地、创新创业创投中心、自贸试验区、沪连合作等重大战略和发展平台,将为西岗区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

从西岗实际看,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果,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要素加速集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空间持续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趋向品质化、精致化、体验化,城市管理、环境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防灾减灾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

“十四五”时期,西岗区的发展既面临着压力和挑战,更充满难得的机遇。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旧动能转换亟需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以新产业、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高端、高能级服务业亟待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城区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新增长空间的开辟需要深度谋划,老旧城区改造和更新任务依旧繁重,商务楼宇的功能品质亟待提升,各功能区差异化定位、联动发展的效应有待增强。三是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存在差距。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有待加强。

面向 “十四五”,西岗区要进一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品质优势,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服务全市大局中构筑新亮点、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在高品质生活中实现新跃升、在高效能治理中实现新作为。

三、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西岗区将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品质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形成高水平开放格局,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法治西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成高水平的平安西岗;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养老服务现代化,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领先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美丽西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建成现代化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建成高水平的幸福西岗, “时尚宜居之城、品质卓越名区”的形象日益明晰。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七携手”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凸显,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及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加快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率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朝着“时尚宜居之城、品质卓越名区”愿景目标迈进,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持续增强城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决落实大连市对西岗区发展定位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准确把握和处理发展与安全、守正与创新、秩序与活力的关系,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瞄准目标。以西岗2049城区愿景目标为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发挥比较优势,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张蓝图干到底,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勇立时代潮头。

——坚持解放思想。聚焦制约西岗发展的思想观念短板,主动创新、大胆突破,克服传统路径依赖、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增强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焕发担当负责的实干精神,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实践路径。

(三)发展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和培育 “创新、文化、开放、品质、智慧”五个方面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培育新动能,实施创新立城、文化塑城、开放兴城、品质筑城、智慧融城战略。

创新立城。发挥服务业集聚力强、国际度高、辐射面广的优势,以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资源,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

文化塑城。发挥历史记忆资源丰富、新兴事业和活动蓬勃发展的文化基础优势,以建设 “文化老城区、时尚新西岗”为目标,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区文化焕发活力、彰显魅力,打造城区未来发展新名片。

开放兴城。发挥城市开放原点、日韩俄合作基础优势,促进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内外合作双循环,加强城区间的政府合作、企业合作,用开放的基因打开发展新空间,集聚新产业新要素。

品质筑城。发挥资源丰富、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的发展优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着力优化城区环境品质,塑造特色城区风貌,构建精明增长、集约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智慧融城。发挥在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以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服务智慧化”为主线,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示范运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四) 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城区发展的支撑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80%,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于全市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增强,成为大连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重要支撑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形成具有西岗特色的改革制度化成果,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基层改革领先区。深度融入辽宁 “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口合作,在深耕日韩俄方面走在前列,城区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西岗更加鲜明,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活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改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前列,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区,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初步形成,统一、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法治西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推向新的高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第二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加快建设科技强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成为大连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重要支撑区。

一、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卫生等各类人才。充分利用中国海创周、大连市创业就业博览会、 “鸿雁联盟”、“拴心工程”等招才引智平台优势,构建“候鸟型”柔性引才机制,加快引进紧缺人才,建立人才信息库。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人才、项目、资本融合新格局。大力宣传人才政策,整合资源力量,拓展引才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在西岗创新、创业,探索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式”绿色通道,建设人才公寓,在户籍迁移、配偶就业、子女入托就学等方面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进产学研用投一体化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各类技术和产品创新联合体。强化规模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培育 “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推动建设大连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西岗科创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工业遗存、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等资源打造新型众创空间。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

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市级创新孵化平台建设,累计孵化面积 1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健全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建立科技项目服务秘书制度,实现管理服务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推进科技项目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西岗聚集。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持续推进企业上市服务工作,推动大连市上市实训基地建设。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精准投向作用,鼓励和撬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流动,助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严保护工作导向、大保护工作格局、快保护工作机制、同保护工作环境。推动创新、产业和资本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倡导学术诚信,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第三章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区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建设特色消费聚集区。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深耕日韩俄,持续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丰富完善城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 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

以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生产环节,减少制度、技术、成本方面的制约。聚焦流通环节,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聚焦消费环节,强化市场科学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落实扩大内需的支撑政策,在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西岗作为。

二、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推动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积极引进国际一线品牌体验店、区域性品牌首店和旗舰店。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智慧超市、智慧餐厅,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一刻钟精品消费圈。丰富特色商圈内涵,着力构建滨城生活微场景,打造 “老城区”“大连味”“国际范”的特色商业街区和高品质步行街,更好满足居民和游客多元化购物需求。依托购物节促销活动,打造“购物在西岗”品牌。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改善提升消费环境,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消费中心城区。

三、以 “两新一重”拓展投资空间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大 “两新一重”投资力度,加快补齐城区有机更新、文化旅游、健康医养、数字产业等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拓展重大项目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探索发展风险投资,着力构建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加快推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在辖区商业圈(街)、火车站、广场、旅游景点、政务服务场所等先期开展5G基站建设,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灯杆”,探索建立杆塔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协调推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专栏3 “两新一重”重点项目情况

新型基础设施: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交集团数字产业园、乐聚人工智能项目。

四、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

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促进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能级,深化拓展与沿线城市在贸易、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全面深耕日韩俄市场,推动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商品保税仓建设。积极扩大进口,发挥中服免税店作用,探索支持建设进口保税仓,打造进口商品“西岗超市”。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和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鼓励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开拓多元化国际化市场,促进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辽中南城市群合作,深化与上海长宁区、沈阳皇姑区对口合作,在深化合作中集聚资源要素,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章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取向和高效能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增强城区发展内生动力。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吸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落户和投资西岗。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壁垒。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拓宽融资途径,积极创造宽松公平的经营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自律自治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的生力军。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上海发展模式,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深化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聚焦高频服务事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入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和全流程优化再造,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提高服务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压缩审批时限。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和限时办结,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提升营商便利度。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整合与引领功能,推动建立对上市及中小微企业的多层次纾困救助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信用西岗”信息平台,发展信用服务,深入开展信易贷,打造诚信西岗。强化与企业沟通联系,落实区级领导服务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鼓励改革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机构职责分工,优化完善工作体制机制。聚焦党群、政务、生活、法律等城市化服务事项,全面梳理区级可下沉服务资源,建立服务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做好下沉事项服务对接。探索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改革,建设百姓家门口 “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构建风险隐患“一网统防”、百姓诉求“一键响应”机制。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物业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安防、环保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干部交流挂职和人才培训机制,落实尽职容错免责和慵懒散奢问责,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创新改革活力。

第五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支撑,改造提升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聚力大连制造、大连服务、大连品牌,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型、先导型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特色鲜明、高效集约、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强化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赋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商务商贸、文创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工业企业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夯实智能交通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点推进5G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打造“智慧商圈”。完善综合智慧化管理平台,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数字产业项目招商,加快推进大连理工大学-西岗科创产业园、乐聚人工智能项目。推广高点监控、VR看景、直播、无人驾驶等5G示范应用,提升城区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力。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建设数字应用先行示范区。

二、深化拓展总部经济

支持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地铁集团、城乡建设集团、建设投资集团、热电集团等市属国企发展,发挥总部效应,构建产业生态。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锚定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各节点,重点引进潜力大、效益高的管理、运营、结算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等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鼓励规划设计、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支持平台型企业创新发展,形成以总部企业为核心、专业服务链齐全的高能级商务服务业态。鼓励楼宇运营商对老旧楼宇进行升级改造和业态调整,提升楼宇经济质效。推动建设楼宇集成管理平台,完善高端商务服务链条,打造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商务楼宇。落实混合用地等政策举措,营造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金融总部大厦等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服务项目落地。

三、做大做强服务经济

优化升级商贸服务业。抢抓机遇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引导传统商贸服务企业数字化发展,重点发展数字贸易。突出文化特色与内涵,鼓励商圈企业开展商业设施升级改造,打造 “一街一特色”,建设精品商业街区。积极培育文化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等服务贸易新领域。

创新科技服务业。强化政策指导和支持,整合高校、企业科技服务资源和价值链,打造平台化、全周期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创业孵化服务,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提升众创空间功能。加大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引进力度,吸引科技服务高层次技术、人才、资本落户,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壮大健康服务业。立足全区医疗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健康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服务,健全健康服务产业链。持续强化沿长春路轴线健康服务产业联动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医疗领域,培育专科医疗品牌。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支持中医养生保健等体验式服务融入特色商街发展。

做强智力服务业。集聚品牌律师事务所,提升城区法律服务业的层次与规模。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总部,建设特色教育培训基地。支持会计审计、设计谋划、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服务发展。加速智力服务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构建高能级的智力服务生态。

做实居民服务业。深化 “互联网+生活服务”融合发展。整合社区便民服务资源,建设全域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农副产品市场、公益性平价菜店、连锁生鲜超市、连锁便利店和智慧微菜场,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四、着力壮大海洋经济

服务支持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数字化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重工领军企业。支持海洋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和配套产业发展。聚焦数字化制造,打造船舶制造配套服务全产业链条。建设海洋食品研究院,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成为 “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平台型企业与水产品养殖和生产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发展海洋食品、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产品和海洋企业品牌。高效利用岸线、岛屿、海域等海洋资源,开发多样性滨海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海洋经济领域。支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提升科研能力。推动海上文旅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五、创新发展体验经济

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业。实施 “四个一批”行动,着力开发一批新文创产品,培育一批新文创企业,形成一批新文化业态,引入一批文化名人、文化匠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发展影视、动漫、广告、设计等业态,深化“文化+、旅游+、创意+”等新模式,推动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数字经济、文化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强工业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促进工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支持老旧厂房开展科创型、文创型改造,孵化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创意街区。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引入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元素,拓展体育健康、品质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山海一体、陆岛联动的生态旅游。建设 “看山海、游城市、品人文、观风景”的眺望系统和景观线路。繁荣发展夜间文旅、购物、体育健身等消费,推出夜晚特色休闲娱乐项目,提升夜经济活力。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城区。推动文旅数字化发展,支持文旅产品开发,打造多元文旅产品体系。

第六章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促进城区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高端、互补联动和人本高效理念,优化城区空间结构,构筑 “一轴两湾三街四片区”,提升城区空间品质、空间效率及空间承载力,建设通山达海、内涵丰富、人文彰显、融合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一、着力贯通 “一轴”

以长春路、八一路为核心轴线,向北通达钻石海湾岸线,向南连接滨海南路岸线。持续优化交通功能,推动长春路北段打通工程,提升交通通达度。突出协调统一,在公共交通设施、地标建筑、公共服务设施融入区域代表性文化元素,凸显城区内涵。强化各功能区域互联互通,加强 “两湾三街四片区”功能联系,引导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要素有序流动,重点推动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智力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自然景观与城市功能相融合,营造宜养、宜创、宜乐、宜居的多元生态环境,形成多点发力、全线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综合发展轴。

二、加快提升 “两湾”

以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商务休闲为主元素,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动,推动产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部宜居休闲商务海湾和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海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发展的优质湾区。

----北部宜居休闲商务海湾。聚焦宜居品质、生态品质、人文品质提升,赋新历史遗存,优化城市形态,加快融创壹号院项目建设,推动渔轮厂搬迁,配合造船厂西片区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岸线改造,推进北部沿海区域由工业岸线向服务业岸线转变,由企业岸线向公共岸线转变,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打造集海滨居住、商务服务、度假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未来城市新空间。

----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海湾。依托傅家庄区域优质山海生态资源,突出亲海旅游功能,发展文化旅游、品质民宿、医疗健康等产业,提升景观品质,强化参与体验。整合仲夏路周边文化、体育资源,激发区域活力。推动周边闲置厂房和办公楼宇等资源盘活,加快集聚医疗科研、健康管理机构,构建滨海度假、康养医疗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的休闲度假区,优化提升滨海岸段,构建宜人亲民海岸,打造令人流连忘返的山海旅游胜地。

三、升级再造 “三街”

以历史文化、建筑风貌、城市原点为主线,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历史文脉和时代风貌相融合的时尚魅力街区,成为中心城区的新繁荣。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以民族商业发源地、红色革命起源地为核心特色,以文化体验、都市观光、主题展览、美食购物为核心功能,建设城市秀场、城市剧场、红色文化展厅、网红打卡地,打造记录大连符号、传承大连记忆的历史文化景观,建设“老城区、新活力”城市文化新地标。

----凤鸣街休闲文化街。全面启动凤鸣街建设,对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构建创意文化产业街区、特色酒吧民宿街区、品牌商业街区、历史展览和科普教育基地,与周边大型商业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联动互补,形成以创意研发、文旅展览、商业商务、文化培训、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最具活力的历史建筑聚落体验区。

----胜利桥北异域文化街。立足城市发展原点、历史风貌建筑、异域文化遗存等特色优势,对俄罗斯风情街、团结街及周边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和业态调整,展示城市基因、增设旅游线路,增强文化感知、丰富旅游体验。突出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风情,打造异域风情建筑观光街、俄式产品文化体验街、旅游放心消费示范街。

四、联动发展 “四片区”

对标先进,着眼长远,注重特色发展、差异定位,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商务商贸、科技创新等产业,提升区域形象气质和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功能优化升级,增强城区发展活力。

----香炉礁国际商贸片区。以数字化、平台化为手段打造商贸新业态。引导推动山姆会员店、麦德龙、宜家等企业向“新零售”转型升级。支持亚洲渔港等平台型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开展直播带货、冷链供应链、品牌推广等服务。推进香炉礁旧货市场地块改造。丰富配套服务设施,营造消费新热点,推动商圈购物、休闲、旅游等设施智能化、网络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零售”新业态体验区。

----奥林匹克时尚商业片区。以时尚文化为内涵,强化商圈优势地位。推动恒隆广场、星海商城、印象城等与城市音乐馆、城市美术馆等业态互动互融,发展文化消费、品牌体验型消费、运动消费、夜经济等业态,打造“城市文化主题街区”、网红不夜街,支持胜利路沿线传统商业提档升级,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完成大同街地下人行通道工程,连接地上地下立体消费空间,整体提升商业氛围,成为大连浪漫、时尚文化的新商圈。

----站北中央活力片区。以未来街区、活力街区为内涵提升改造站北商圈,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高产和高质转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升级文旅新体验、探索商服新业态、构建空间新载体。聚焦技术应用、科技研发、贸易展示、商务服务,形成以“科创+文创”为双引擎的产业特色生态圈,打造大连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央活力区”。

----一二九街科技创新片区。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二九街化物所老院区改造,着眼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资源,引入创业投资机构,重点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等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推动技术要素集聚,建设高水平科创产业园和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成为创新创业创投合作示范新空间。

专栏4 重点产业项目情况

一轴:重点实施保利·熙悦、医协汇肿瘤医院、大连颐养苑养老服务中心、大连大学科创园和威华街北侧地块改造项目、八一路好吃街提升改造项目。拟推进煤气大罐周边地块、天源山庄西侧地块、铁路西站改造项目,力争盘活雅苑酒店、心族大酒店、原宏光集团大厦。

两湾:重点实施融创壹号院、白云雁水健身公园提升、煤炭疗养院提升工程和大云书库、森林动物园提升改造项目。拟推进大连渔轮厂、信达水产制品厂地块、船舶疗养院和付家庄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八一路文旅园区项目、马术表演场、八一路220号地块项目。

三街:重点实施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拟推进高尔基路-凤鸣街沿线地块、俄罗斯风情街提升改造项目。

四片区:重点实施香炉礁商贸区提升工程、印象城和星海商城提升改造项目、大连创谷汇双创产业中心提升工程、大连城市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大连理工大学-西岗科创产业园、汇景天地和锦华日本饮食文化街提升改造项目。拟推进衡器厂地块、英和水产制品厂地块、棒棰岛地块、市政南北地块、联通地块改造项目以及旧货市场、凯旋商城C座、兴业建材市场、城市美术馆二期改造项目。

第七章 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魅力彰显的文化强区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基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着力构筑文化新优势,强化文城融汇,塑造文化品牌,建设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区。

一、打造文化老城中心区

落实文化老城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城区文化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继承弘扬以早期党组织活动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开设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提升丰富以南北岸线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文化,探索发展海洋特色产业。保护开发以东关街、凤鸣街老街老店为印记的历史文化,重塑老街风貌,留存城市记忆。升级以“两湾”观光度假消费为支撑的休闲文化,打造多元文旅体系。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溯源50栋历史建筑文化,实施“修旧如旧”保护性开发。加强核雕、骨诊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申报大连核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非遗衍生品,实现活态传承。

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扎实推进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大大连早期党组织活动教育展示基地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实施文明城区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功能。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践行新时代辽宁精神,弘扬大连城市精神,持续开展 “西岗力量”主题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空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区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 “500米文化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职能,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基地,拓展城市书房服务网络,实现辖区内全域辐射。扩大“滨城之夏艺术季”影响力,推进文化精品提升工程。以“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出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精品力作,做实做强“中国曲艺名城”。做强市民文化中心、市民大舞台、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型文化传播平台集群。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丰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做实“六个身边”工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校园体育,推动特色队伍、特色比赛、特色活动发展。

第八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西岗

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城区有机更新,提高垃圾分类实效,提升城区功能和环境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促进服务业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全部建设工程和产业项目中,与院落建设、人文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聚焦工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深入持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实施蓝天行动。持续落实河长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制度,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危险废物监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以背街小巷改造、住宅设施更新、安全设施配套为重点,着重解决老旧小区的排污、停车、交通、绿化、公建设施配套等短板。升级改造 27条路街,维修改造590栋、149万平方米老旧建筑,综合提升改造81个小区。对危险挡土墙进行治理。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实施城区微更新工程,统筹街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居民家门口15分钟可达的小型公园绿地等生活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停车场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实施外墙保温、电梯等改造项目,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公园体系、山海绿道和市民健身步道建设,增强城区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实施景观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对香一游园等地块进行绿化提升改造。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对纪念街等部分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强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三、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区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集运体系建设,完善 “集中+分散”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创新垃圾分类工作运行体系,完成“两网”融合,建立和完善可回收物分类统计机制,不断细化和调整监督检查机制,监督各垃圾分类责任部门按职责履行责任。以法治为基础,构建政府有力推动、企业主动作为、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倡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发挥中心城区先行带动效应,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

专栏5 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工程

1.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2.挡土墙隐患治理工程;

3.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

4.街景提升改造工程;

5.鲜花摆放、行道树补植工程;

6.节日亮化工程;

第九章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聚焦民生短板,有效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区治理,促进公共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落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相关政策,探索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富民工程,重点提升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低收入群体动态精准管理,增强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落实减税降费等税收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中西部对口合作战略,抓好与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西藏那曲市索县嘎木乡等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探索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合作发展新机制。

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精准实施就业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 “乐业西岗”工程,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稳住现有岗位。采集失业者信息和企业用工信息,运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多维对接方式,增加就业空间。提供“菜单”式培训,提升就业者职业技能。建立多渠道就业援助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特殊人群、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法律支持等就业服务,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三、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行区

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深化 “五育”融合,建设“家门口好学校”,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其他各类教育和谐健康发展。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施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九大工程”。建设6所幼儿园,建成1个学农教育基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的辐射机制。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动态化管理机制。构建智慧教育一体化大平台,建立智慧教育应用体系。建设家长学习共同体,共筑“社区化学校”。加快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家门口“微托育”建设,争创国家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社会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

专栏6 教育事业重点工程

1.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2.“五育”融合育人工程;

3.课程改革深化工程;

4.活力队伍建设工程;

5.集团化办学“实化”工程;

6.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程;

7.育人共同体建设工程;

8.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9.学校治理现代化工程。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实现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落实和执行养老保险各项政策。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稳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体系。落实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提高城市低保和特困救助保障标准,加强各类社会救助资源的统筹与协调,形成有梯度、分类别、全覆盖运行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高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弱势群体保障工作水平。

五、加快建设健康西岗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人享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理念,聚焦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组建业务紧密性医联体,强化慢病康养、安宁养护等专科优势。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疫苗预防接种全程追溯系统,建设 1所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实施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建设“三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落实分级诊疗。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支持发展智慧医疗,加快实现卫生健康全面数字化转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管理率超过大连市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

专栏7 卫生健康重点工程

1.西岗医院改造建设工程;

2.成人免疫接种门诊建设工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4.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工程;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工程;

6.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工程;

7.医疗行业综合监督能力提升工程;
8.中医药品牌培育工程。

六、加快养老服务现代化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细化 “500米惠老服务圈”,发展普惠性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及巩固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养老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设两处1000平米以上公建民营形式的大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托养老机构达到社区全覆盖,提高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服务评估和监管。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扩大劳动参与率,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智慧康养工程,鼓励实体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或门诊。

七、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发挥“七携手”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和365工作体系品牌效应,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居民议事会”等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深化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深化“余晖卫士”守护家园行动,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推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和基层组织融合发展。升级完善智慧城区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建立西岗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提升全区一体化应急指挥联动能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区。加强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第十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岗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城区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一、坚决捍卫政治安全

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民兵和预备役工作。落实《保密法》等政策法规,提升全民保密意识。建设西岗区人防指挥中心,加强现代人民防空建设,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二、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和国有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作,支持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导力、控制力和安全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加强城区安全保障,维护轨道交通、燃气供应、供水、集中供热、道路桥梁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依法打击传销、非法集资等涉众型违法犯罪行为。

专栏8 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工程;

2.食品安全示范长效机制建设工程;

3.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工程;

4.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5.食品药品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6.规范化所建设工程;

7.食品药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8.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工程;

9.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10.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工程。

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落实生物安全保护措施。健全食药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 “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质量强区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风险管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恢复重建能力。强化社会化服务对安全专业技术的支撑,落实消防整治任务,构建消防安全体系。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岗。

专栏9 质量强区重点工作任务

1.提升计量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3.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4.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

5.严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运用。

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扎实做好禁毒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障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安全稳定。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保障规划科学实施

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规划统筹衔接和科学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有效手段,为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七携手”党建品牌,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进“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持之以恒、善作善成,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冷静和坚韧执着,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矢志不渝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上率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 “四风”突出问题,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回潮。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用好“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做好政治巡察和派驻监督。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完善人大工作相关制度,加强人大对 “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着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新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台工作。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四、深入推进法治建设

坚持法治西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和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推进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实施监督和宣传教育。着力开展“八五”普法工作,促进全民守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让群众在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区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健全领导机构,落实规划确定的指标体系和重点任务。规划指标和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财政预算计划要根据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目标和推进措施。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支撑规划实施。加大实绩考核力度,健全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估。运用宣讲、座谈等线下方式和政府官网、公众号等线上方式,做好规划宣传,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加强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促进规划有效实施,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专栏10 “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目录

1.西岗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西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3.西岗区科技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4.西岗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5.西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

6.西岗区住房和城区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

7.西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8.西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9.西岗区食品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

10.西岗区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

专栏11 “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目录

1.西岗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2.西岗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规划主题主线研究;

3.西岗区“十四五”时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4.“十四五”时期西岗区“家门口好学校”建设研究;

5.“十四五”时期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6.“十四五”时期西岗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7.“十四五”时期西岗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8.“十四五”时期西岗区增强人才吸引力对策研究;

9.“十四五”时期西岗区居住小区优化管理工作研究;

10.“十四五”时期创新招商模式研究;

11.“十四五”时期西岗区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12.从干预影响健康的因素研究入手,维护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

13.“十四五”时期西岗区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14.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环境最优区对策研究;

15.智慧化健康养老课题研究;

16.“十四五”时期西岗区推进社区治理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研究;

17.“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智慧西岗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18.“十四五”时期西岗区提升文化、体育、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举措研究。

1 “鸿雁联盟”西岗分站:是2018年4月成立的区级人才咨询服务平台,分站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组织领导,由区委党校具体负责日常联络、管理运行。目前吸纳专家人才136名。分站自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助力英才·建功西岗”行动,推出“三色工作法”,即坚持“红色引领”,组织优秀人才参加学习培训;优化“绿色服务”,为优秀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开辟“绿色通道”;促进“蓝色共建”,定期邀请优秀人才围绕重点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提供决策咨询,助力专家人才建功新时代。

2 拴心工程:主要内容由四个项目组成,即青少年领袖培训班、 “爱西岗的理由”街校共建、各界青年就业创业联盟、青年交友联谊,旨在提升青年幸福感、获得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建设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

3 雏鹰企业:是指注册时间 10年以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

4 瞪羚企业:是指注册时间 20年内,表现出成长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等特征,营收或人员增长率及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标的企业。

5 独角兽企业:是指注册时间 10年内,具有平台、跨界等属性,表现出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竞争优势强、未来价值大等特征,获得过较大数额私募投资的未上市企业。

6 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7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 组织 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 活动 主体 得不到的 收益 。溢出效应分为 知识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8 提升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壮大新字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将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探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支撑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

9 文化创意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10 文化老城:大连 2049城市愿景规划中将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划为文化老城,是大连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人文资源最为丰富、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范围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文化老城定位为历史文脉的传承区、城市更新的示范区。

11 “六个身边”工程:是指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12 “乐业西岗”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保市场主体,稳现有岗位;促进供需对接,增加就业空间;提供“菜单”式培训,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困难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各类就业招聘活动。

13 五育融合: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融合要求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着重强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包容交汇、渗透补充,强化 “五育”间相互作用,实现共生融合。

14 社区化学校: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具有 “全员、全面、全程”的开放性特征。对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15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指覆盖每个人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涵盖生育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16 “三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升级改造后的西岗医院为慢性病治疗和传染病防控支援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7 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 枫桥镇 干部群众创造了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随后,中央又两次对“枫桥经验”作了批转。由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18.七携手:即携手加强政治建设、携手加强组织建设、携手推进社会治理、携手深化社区服务、携手共育社区文化、携手共建宜居环境、携手优化营商环境。是香炉礁街道2001年提出实施的社区党建工作载体。2003年被中央领导批示,成为响誉全国的党建品牌。2020年7月,中共大连市委下发《关于全面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七携手”党建品牌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

关于《大连市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要(草案)》的说明

——2021年1月25日在大连市西岗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岗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开华

各位代表:

《大连市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恳请提出意见,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说明。

一、关于 《纲要(草案)》编制 的背景和过程

“十三五”时期,西岗区深入实施 “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创新驱动”战略 ,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创新活力有效释放,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时代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当前,大连市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大连市 “十四五”规划布局,主城区要推动金融、物流、商贸、文旅等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中央活力区,打造历史文脉的传承区、城市更新的示范区。立足新的形势和任务,区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区政府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高质量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区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整个编制工作历时10个月,历经前期调研、起草编制、修改论证三个阶段。在“十三五”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基础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充分借鉴先进城区经验,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233条,先后修改30余稿,最终形成此稿。

《纲要(草案)》的中心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引领是 “五大战略”,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是突出现代化,动力是改革创新,载体是“一轴两湾三街四片区”,根本是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依法治区。力争通过实施“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品质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区远景目标。

二、《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

《纲要(草案)》由十一个章节构成,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论,即第一章。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分析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展望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为分论,由第二章至第十章构成。总体上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制定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要求,结合西岗实际,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了从创新核心地位、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到区域空间布局、文化软实力、绿色发展、民生福祉、安全和发展等九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第三部分为结尾,即第十一章。主要阐述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

三、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要(草案)》提出,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该目标是在“十二五”提出的“品质城区”、“十三五”提出的“现代化品质城区”基础上,对城区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提升,体现了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的要求。经过10年的接续奋斗,西岗区已经具备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基础。只要我们瞄准方向、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开创城区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包含三个方面: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是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物质基础,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目标导向,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路径保障,三者相互融合、相互协同。具体表现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纲要(草案)》提出:到 2035年,西岗区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品质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制定是基于西岗长期积累的坚实基础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有利条件,既符合西岗实际又符合未来发展预期,与此相衔接,西岗2049城区愿景规划中明确的“时尚宜居之城、品质卓越名区”形象将日益明晰,成为大连市建成东北亚“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的有力支撑。

2 关于《纲要(草案)》的指标体系

围绕 “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总体目标,《纲要草案》共设定28项量化指标。按照指标属性,分为18项预期性指标和10项约束性指标。按照指标类别,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社会治理五大类。其中,社会治理为新增指标,旨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指标表现上,《纲要(草案)》采用正文加附表的形式,使指标更加直观、清晰。

3 关于五大发展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紧紧抓住新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纲要(草案)》提出在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实施创新立城、文化塑城、开放兴城、品质筑城、智慧融城 五大战略。

五大战略主要是基于西岗区在 “创新、文化、开放、品质、智慧”五个方面的基础优势和潜在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城区实际提出的。具体而言,是将已有的优势固化升级,将潜在的优势激发盘活,今后通过采取五个方面发展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4 关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纲要(草案)》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产业能级提升度、高端要素集聚度、服务功能辐射度、特色优势鲜明度,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发展。主要构成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总部经济 、服务经济 、海洋经济、体验经济五大经济形态,重点提升和培育商贸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智力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现代旅游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双轮驱动”,将进一步夯实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早出效益,实现经济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发展动力转向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质量优势,显著提高城区整体经济效益。

5 关于城区空间功能布局

《纲要(草案)》提出, “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贯通“一轴”,加快提升“两湾”,升级再造“三街”,联动发展“四片区”,简称“一轴两湾三街四片区”。

“一轴”是以长春路、八一路为核心轴线,向北通达钻石海湾岸线,向南连接滨海南路岸线。通过优化交通功能,强化各功能区域互联互通,引导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要素有序流动,重点推动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智力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点发力、全线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综合发展轴。

“两湾”是指北部宜居休闲商务海湾和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海湾。以生态宜居、商务休闲、文化旅游为主元素,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动,推动产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将北部沿海打造成为集商务、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未来城市新空间,将南部沿海打造成为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山海旅游胜地。

“三街”是指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凤鸣街休闲文化街、胜利桥北异域文化街。东关街着力打造成为记录大连符号、传承大连记忆的历史文化景观,建设“老城区、新活力”城市文化新地标;凤鸣街加强与周边大型商业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联动互补,形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最具活力的历史建筑聚落体验区;胜利桥北重点对俄罗斯风情街、团结街及周边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和业态调整,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

“四片区”是指香炉礁国际商贸片区、奥林匹克时尚商业片区、站北中央活力片区、一二九街科技创新片区。注重特色发展、差异定位,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商务商贸、科技创新等产业,推动功能优化升级,增强城区发展活力。“四片区”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更加强调功能提升,代表了未来城区产业发展方向,代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聚合水准。

“一轴两湾三街四片区”功能布局是大连市对西岗区功能定位的具体落实,以该功能布局为载体,将进一步突出西岗区通山达海、历史传延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加速破解发展空间约束瓶颈,有效提升城区功能和品质。

6 关于建设发展文化老城

《大连 2049城市愿景规划》明确西岗区的定位是“文化老城”,根据定位要求,《纲要(草案)》重点提出了打造文化老城中心区任务,总结梳理了五个方面的城区文化资源特色优势,即以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早期党组织活动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南北岸线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文化、以城市原点和老街老店为印记的历史文化、以观光度假消费为支撑的休闲文化,努力让老城焕发新活力,全面提升城区文化底蕴,让西岗成为有“诗和远方”的地方。同时,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立足西岗讲好大连故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7 关于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是检验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聚焦民生短板,有效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区治理,促进公共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五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西岗,加快养老服务现代化,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关于《纲要(草案)》与大连市 “十四五”规划的衔接

经过区委、区政府重点研究和策划,西岗区部分功能区和项目被纳入大连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其中,东关街、凤鸣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利用列入全市重点文化资源保护区建设工程;奥特莱斯商业模式纳入大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内容;东关街、俄罗斯风情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化“七携手”党建品牌写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章节。上述功能区、项目和创新载体将有力带动西岗区在全市功能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显著增强西岗区对大连市“两先区”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各位代表,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将认真吸收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完善。今后,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解读:一图读懂 西岗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

大连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758892 举报邮箱:dljubao@dlswxcb.com

西岗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3615756 举报邮箱:xgqwxb507@163.com

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主办单位: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岗区信息中心 辽ICP备19016233号-1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77号 联系电话:0411-83676999

您是第 位访客

网站标识码:2102030006 站点地图

辽公网安备 210203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