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P、IB、A-Level考试变数频发引爆家长圈,孩子留学路该咋走?5位校长有答案

看点 5月,本是国际考试扎堆的时间,但在国内疫情之下,A-Level、IB、AP三大考试先后爆出变动的消息。对留学家庭而言不免焦虑不安,也让更多家长对国际教育路线产生了犹豫:要不要留学?怎么规划?针对这些亟待解答的疑问,外滩君请教了天元公学国际部校长夏谷鸣、上海德英乐学院执行校长惠聪、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上海浦东新区万科学校高中部执行校长尹丹、WLSA上海学校副校长张楠,五位资深校长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Luna 编丨Amanda

原本,5月是国际考试扎堆的时间,但是国内疫情反复,A-Level、IB、AP先后爆出了考试变动的消息,网络上到处是让人心头一震的标题:

“紧急!A-Level大考取消!”

“重磅!华东地区5月IB大考全面取消!”

“突发!三大国际课程考试全部取消!”

这一看,真有种风云大变的感觉。不过这些标题多少有点哗众取宠,实际情况是, A-Level相关的三大考试局(爱德思、剑桥国际、牛津AQA)将大考改为用学习证据集或教师评估来给成绩,华东地区IB世界学校实行免考试制度。至于AP,5月份全国的确有8个城市的考试被美国大学理事会取消。

最受影响的恐怕还是想要参加AP考试的孩子。12年级学生虽然offer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拿到“有条件录取”的还是需要考试成绩;而对11年级的孩子来说,今年的AP考试成绩原本将成为他们申请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现在不能考试的话,等于投入了时间、精力,却没有个明确的证明。

家长担心,这样一来,AP考试取消,这些孩子该怎么解决自己的申请?怎么在申请中脱颖而出?

此外,变数频发的考试还让很多家长对于留学产生了犹豫。要不要留学?值不值得留学?怎么规划?都是亟待解答的问题。

针对这些疑问, 天元公学国际部校长夏谷鸣、 上海德英乐学院执行校长惠聪、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上海浦东新区万科学校高中部执行校长尹丹 、WLSA上海学校副校长张楠 ,几位资深的校长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大考试变动,

点燃了大家的哪些焦虑?

三大考试变动的新闻一更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家长们的焦虑肉眼可见地快速蔓延。

疫情两年多,有的家庭收入受影响,咬牙坚持下来,现在没有考试能参加,就好像临近终点,终点线没了;

有家长担心没有了大考分数,明年的申请池又会竞争激烈;

也有家长发微博,声泪俱下,希望能恢复考试……

疫情这几年,大家本就神经紧绷,一想到现在连考试分数都没有了,免不了破防。考试变动的消息能这么快地引爆朋友圈,到底还是因为关系到太多家庭。那么, 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焦虑?

Q1:三大国际考试今年都“全军覆没”?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只是国内部分地区的部分考试取消或采取其他评估方式。

上海地区三大A-Level考试局、北京(CAIE)、苏州(爱德思)决定用其他方案替代正常考试。

华东地区(浙江、安徽、江苏和上海)所有IB世界学校2022年实行免考试制度。

此前,美国大学理事会取消的是5月份北京、上海、郑州、南昌、苏州、南通、长春、哈尔滨8个城市的AP考试。其他地区的考试计划还需要考生及时关注官方信息。

要说受三大国际考试变动影响最大最“惨”的,应该是上海的孩子。

Q2:IB和A-Level没有大考分数,怎么申请?

“在国际课程考试取消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校内成绩以及国际考试预估分则显得尤为重要。校内成绩通常由学生的 平时作业、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组成。

例如英国剑桥考试局(CAIE),虽然取消了考试本身,但是要求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交Portfolio of Evidence(学习证据集),并且由剑桥国际考官进行评分。

老师会从组成校内成绩的材料中挑选符合‘ Portfolio of Evidence学习证据集 ’要求的‘ Evidence证据 ’,提交给考试局进行评分。” 上海德英乐学院执行校长惠聪 向外滩君强调。

经外滩君查阅,爱德思和CAIE一样要求提交学习证据集;牛津AQA则用教师评估(TAGs)作为替代。 学习证据集和教师评估的形式差不多,都是根据学生过往学习证据来进行评估。

IBO则采用 “非考试评估” 路径,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

总之,这些方案都考验孩子平时的学习状况。 只有功在平时,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Q3:AP没有线上考试,也没有补考,没分数怎么申请?

先说做法,除了提交已有的其他成绩材料,比如GPA、SAT/ACT、课外活动等,学生还可以向申请的大学说明考试取消这一情况。

再说为什么不用太焦虑。因为AP和A-Level、IB有一个本质的不同——

A-Level和IB都自成体系,需要学生参加最后的考试,合格后颁发证书。但AP更多是学生学术能力的测试,美国大学理事会也不会给参加AP考试的学生颁发证书,AP往往作为加分项。

对于日常学习AP科目的学生来说,即便没有AP考试成绩,学生的GPA(平均学分绩点),以及参加的学术类竞赛、学术研究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学术能力的证明。

学生还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重视校内课程学习,保证自己的GPA;二是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天元公学国际部校长夏谷鸣 说,申请国外大学,就 不要用高考的线性、量化思维来看待AP考试成绩 ,觉得非要有不可。

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再参与AP考试合情合理;反倒是AP考了高分,平时成绩跟不上的成绩单,会让招生官对学生的学术能力产生疑问。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 也表示,虽然AP考试成绩与体现个人特色并没有直接逻辑关系,但是AP考试成绩所体现的是学生高中阶段在特定科目的学习能力,课程难度和学术挑战行比普通高中课程要大。

从申请美本来讲,头部学校的竞争一直都是白热化的; 而非头部学校对于AP成绩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 所以AP成绩的取消是否会让申请竞争变得更激烈,很难有直接的定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上海浦东万科高中执行校长尹丹 还提醒道:

托福、雅思这种2年有效的英语标化考试要尽可能提前规划出分时间 ,不要拖延到临近提交大学申请才参加考试。

还有不要轻易放弃线上国际性学术竞赛(包括个人赛、团队赛),积极参与特殊情况下具有社会责任感,且体现个人综合素养的社会活动。

总之, 不要想自己不能做什么,而要多想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态度和能力才是应对AP考试取消的方法。

上海德英乐学院执行校长惠聪 指出,在保证自己优秀的校内成绩和国际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参加过的 各类学术竞赛、学术科研项目、大学的官方夏校 等,都可以展现学生的学术能力与潜力,它们会成为大学招生官的考量因素。

几位校长一致认为, 校内GPA成绩永远是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Q4:美国大学理事会推荐的CLEP要不要考?能不能体现AP的水平?

考不考CLEP见仁见智,但是不妨从考试目的和成本来考量一下。

CLEP是大学水平考试,类似中国大学自考自修类型的课程。和AP一样,可以用来折扣部分大学学分,在美国通常是成年人或是部分大学在读学生通过自修课程,参加这个考试的。而且,考试地点在美国,现在要想考,免不了一番舟车劳顿。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 表示, 如果只是作为高中学习的证据用来申请美国本科的话,CLEP考试与AP考试成绩并不是互为替代的关 ,CLEP考试并不能等同于AP考试成绩。

体现同等学术能力还有很多种美国大学明确认可的方式, 同学们 可以积极参与一些 大学的暑期或线上课程,大学水平的学术研修项目 比如像Pioneer这样含金量非常高的项目等。

Q5:都说让人不要焦虑,那大学不看AP分数,看什么?

要说考试取消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几位校长也都表示,影响没有舆论说的那么严重。说到底,大家还是被“分数论”的思想给引导了,但是一旦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 大考分数在申请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WLSA上海学校副校长张楠 在外滩直播间曾提到,通过NACAC每年向大学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美国大学最在意的几项指标是学生的 学习成绩、课程难度、是否上了大学课程。

其中, 学习成绩和任课老师推荐信 ,都是招生官参考其他因素,评估学生有没有能力完成大学学业的依据,如果没有大考分数,那么平时成绩GPA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课外活动不仅考察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探索,也能体现出学生的 时间管理能力 。这能让招生官看到学生能否在大学这样一个极度需要时间管理的阶段,良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疫情开始以来,在这项调查中, 积极贡献 (Positive Character Attributes)成为一个新指标出现在问卷结果中,招生官想看的是 学生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影响社群和身边人,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在外滩君过往的报道中,有的孩子创设了西班牙语社团,给学校里同样学习西班牙语的少数同学有地方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还有同学为校园设计了许多涂鸦和平面设计,给师生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这些都是积极贡献的体现。

Q6:今年考不了AP的11年级学生,明年还有没有必要考?

答案是肯定的,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 这样告诉外滩君。

对于用AP成绩申请英国方向的学生来说,明年的AP考试需要一次性在考试门数、成绩上都满足预录取大学要求, 所以明年参加AP考试是必要条件。

对于申请美国方向同学来说,明年学习AP以及参加考试,都是向大学证明自己依然在持续挑战高难度课程,是自己学术能力的佐证。

走稳留学这条路,理性是根本

其实,这已经不是国际考试变动第一次引起舆论风波了。

还记得2019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发布声明,自2020 年起,AP科目(美国历史、世界历史、欧洲历史、人文地理)考试将暂停在中国大陆内的开放考点举行。那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部分地区没有IB或A-Level考试,甚至既没有AP补考,也没有AP线上考试,让不少家长都对留学这件事感到不安。

这个学还要不要留?还值不值得留?甚至于说,还要不要选择国际教育?

说实话,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相同,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比起一个确定的答案,外滩君觉得, 掌握分析方法更重要。

从大环境讲,留学的机会和道路一直都会存在;对家庭来说, 考虑要不要留学既要考虑教育的价值,也要考虑现实层面的条件。

作为天元公学国际部校长,同时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 “国培计划” 首批专家的夏谷鸣就建议要从三个方向来考虑:

孩子的个性适合怎样的教育?

他曾工作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就出过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孩子,他对数学有很强的兴趣和能力, 比起听课,他更喜欢在校园里看书钻研。

可惜的是,他做不来高考那样的试卷,最终在美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数学天地。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在体制内可能就没什么发展机会了,留学可能更适合他。

所以,走高考路线,多少还是要求孩子要每门课都还过得去的。但如果体制内的学校环境无法满足孩子的个性需求,无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留学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在选择国际课程的时候,这个思路同样适合。迷信学校、迷信外教、迷信国际课程可以“解千愁”是不可行的。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适合孩子的课程。

家庭能否承受留学的花费?

这个花费,首先自然是指财力。根据胡润报告,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教育规划中, 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

留学费用因路径、目的地不同固然有高低之分,但高净值家庭对家庭财务能力的把控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 上海浦东万科高中执行校长尹丹 还补充了其他的隐形资源,比如国外是否有资源、人脉甚至亲戚等,孩子将来出国是学习,但同样需要来自家庭的后勤保障, 如果目标学校所在地有相应保障,将会很大地降低不确定的风险。

能否承担留学的风险?

首先是孩子自身能力够不够,包括 时间管理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 等。留学不是度假,这些能力不足够的话,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然后是留学目的地的风险。从教育资源来说,美国仍然是当下留学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国际关系也好,美国本土的治安也好,这些都是孩子去了美国之后要面对的现实。如果家长顾虑较多,那么欧洲,甚至亚洲国家或许才是更适合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总结成一句话—— 做留学规划的时候,家长要比孩子更理性、更冷静地分析情况。

想想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名校的文凭,那么实际情况是, 文凭在通胀,回报因人而异。

《大西洋月刊》曾发文,1986~2016年,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大学学费上涨了98%,是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的11倍。但同时, 大学生的能力却严重滞后于职场要求 。文凭泛滥,含金量低。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布莱恩·卡普兰博士在《反对教育的理由》中还提到,优秀的孩子哪怕在普通大学,回报也和一流学校的好学生不相上下,而成绩不佳的孩子哪怕在排名非常靠前的学校,回报也远不如普通大学的高材生。

如果已经决定选择留学,相信这条路更适合孩子,那么就更要 保有自己的主见和定力 。有精力的家长可以自己多关注各类时事变化,如果家庭做不到实时信息跟踪,不妨多跟专业人士交流请教。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疫情以来,考试计划发生变动已经屡见不鲜,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但是越急越乱,越乱越容易错。所以,每次爆出“大新闻”,不要轻易被舆论带着走, 焦虑可以有,但是更要在焦虑过后能冷静下来。

当下许多突发变化,家长、老师、学生们都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尽量不要把精力花在自己无法改变的事上。家长们还是多做好孩子的情绪调节的工作。遇到困境,如何处理,可能比一场考试的意义更大,更能促进成长。 尽量 把“坏事”变为“好事”。

既然已经选择,或者准备选择留学这条路,那么一家人还是要团结起来。当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做好孩子们的后盾。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