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19时,微纳电子系国奖分享会在微电子所B312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到国奖获得者马泰坤、乔彦聪、章文强、刘正午、夏璠、吴祺。参加现场分享的六位嘉宾都认真准备了演讲内容,积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干货满满。
马泰坤的经验分享
马泰坤分享了电路设计的一些技巧心得。
做模拟设计要对参数的选取有原理性的理解,不能做spice monkey,完全依赖仿真的参数扫描。复用组里前辈的设计,也应该自己认真理解一遍其尺寸选取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应对仿真、流片测试时暴露的问题。
此外,搭建demo系统是学术成果的很好的展示方式,有说服力。自己搭建一个完整的demo,从应用出发找问题,才更有实际意义。搭建demo时也能很好地学习、实践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全面训练一个人的能力。
乔彦聪的经验分享
乔彦聪讲述了科研和做人的经验,十分幽默风趣。科研验证想法难免遇到很多失败,于是他说道,“故天将降国奖于是人也,必先废其实验,怼其数据,拒其文章...”,把失败看作历练。
他对科研提炼了3个字,接、化、发。接,就是做好文献的调研,阅读上千篇文章;化,就是把组里的前期积累工作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底蕴;发,发文章要有实际意义,不可不讲武德、水文章。
他也提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细节,比如对个人来说社会就是身边的人,别人拜托你的事情如果有价值还是要尽量帮忙;要充分利用清华身为一流大学的资源;科研之余也要有一些爱好,做好自己。
章文强的经验分享
章文强分享了科研的一些注意点。
他认为前期的选择往往比后面的努力更重要一点,选择要慎重。科研的心态很关键,做研究很少一帆风顺,要自己填掉一路上的坑坑洼洼,此外不要过度内卷。
速度效率也不容忽视,不管是工作推进的速度、还是发文章的速度,慢了往往就错失很多机会。此外科研工作应该做的优雅,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更切合实际,就算数据难看一点。
刘正午的经验分享
刘正午讲述了自己这三年来科研的经历和心路。
他做的方向偏交叉,他认为交流很重要,多和组里组外的老师同学交流,也有外出参加培训。科研应当用于尝试,有时间就多验证其他文献和自己的想法。
此外,人也需要科研外的支撑,不然科研上一旦受挫,就很容易心情低落。这包括一些活动、爱好,多和自己科研无关的人交流。
夏璠的经验分享
夏璠分享了做研究的一些体会和技巧。
她提到,好的课题方向应该有应用或理论价值、且自己能乐在其中。导师和组里前辈的指点很重要,导师有眼光、给大方向的引导,师兄师姐则给更具体地帮助。
此外做课题时要注意方法的论证,形成明确、有逻辑性的方案。要
多和同级生交流,大家往往有一些共性的问题。
吴祺的经验分享
吴祺主要讲述了工程硕士的一些注意事项,因为前面5位对科研的经验讲解已十分到位。
对工程硕士而言,科研没有占那么大的比例。第一年没有定导师,要多和导师交流、了解自己的兴趣。如果经过慎重考虑后想换导师,那么应当好好和导师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拖到第一年末尾。
因为有线上的腾讯会议,更多同学选择了线上观看,线下的观众较少。不过6位获奖者的分享十分用心,在场观众反响热烈。会议结尾,大家进行合影留念。
腾讯会议成员
供稿 |
微纳电子系研究生分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