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保密防护,是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尤其在涉密单位工作的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不仅要了解非涉密网络的安全操作常识,更要重点了解涉密网络的规范行为要点,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那么,关于网络安全和保密防护的实操要点,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您了解多少?

图片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机关单位最常接触什么网络?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最常接触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即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方便地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形成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强的系统。

图片

这些计算机可能在同一个办公室,也可能远隔万里

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按照介质传输不同分为:有线网、无线网。

(2)按照地理范围不同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3)按照应用目标不同分为:内部网、外部网

(4)按照是否涉密分为:涉密网、非涉密网

而就党政机关而言,用于存储、处理、传输涉及国家秘密政务信息的网络称为 电子政务内网 ,分为三级四档:秘密级、机密级、机密增强级和绝密级;用于对外信息公开、舆论宣传、政务服务、公民参政议政的网络称为 电子政务外网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泄密隐患?

1.物理安全泄密隐患。处理涉密信息所产生的电磁声、光等主动或被动发射信息(号);拷贝、复印、打印等信息流转后形成的涉密设备和涉密载体,如果没有得到妥善防护或处理,其中的涉密信息有可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专用工具进行还原。

2.软硬件设备泄密隐患。涉密计算机网络若存在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掌握的“后门”或系统缺陷,则容易遭到窃密攻击。而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单位的软硬件开发流程缺乏统一标准,开发人员保密意识薄弱,测试方案不完善等,也会给机关单位网络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图片

3.内部人为泄密隐患。机关单位若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知识匮乏,保密意识不强,可能会出现误操作,如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甚至还会出现恶意窃密等违法现象。

4.外部攻击泄密隐患。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面临的外部网络攻击愈发严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网络安全。常见的信息窃密方式有电磁辐射窃密、U盘摆渡木马窃密和侧信道攻击窃密等。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机关单位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信息化时代,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尤其应当做好以下几点,确保个人和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

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机关单位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2.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必须实现物理隔离,确保没有任何信息传输渠道。

3.严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严禁用网络硬盘存储、传递、分享国家秘密。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应采取保密防护措施。

4.完善部门信息化台账,严格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实行统一登记编号、集中管理、专人专用;完善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监控报警措施;定期执行保密监督检查。

5.做好个人信息化设备管理,不随意接入有安全隐患的网络和信息化设备,不随意点开陌生邮件、网络链接等;个人工作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查升级;计算机必须设置登录密码,密码复杂度要符合安全要求。

图片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涉密载体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国内传递涉密载体必须通过机要通信、机要交通或者指派专人传递。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的,要采取严格的保密防护措施,使涉密载体始终处于携带人有效管控之下。

而从实际工作来看,机关、单位要落实严格的保密防护措施,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着眼于“硬着陆”和“软着陆”。

“硬着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1.分级保护,重点防范。为妥善保管涉密载体,机关、单位原则上不提倡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确因工作需要的,依照法律相关规定,需采取可靠保密措施。其中,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外出不仅要经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严密封装,还应指定专人负责,两人同行。

2.涉外活动,严格管控。参加涉外活动,一般不得携带涉密载体,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应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禁止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禁止在境外人员面前展示涉密载体。

3.遭遇危险,紧急处理。携带涉密载体外出途中,如遇涉密载体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应当立即就近请求保密、公安、国家安全部门或其他机关、单位帮助处理,并尽快与本机关、单位取得联系,如实报告情况。

“软着陆”:严格控制“携密外出”

除了严格执行法律相关规定外,机关、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若想针对“携密外出”加强管理,还可以从内部制度出发,在外出业务审批流程中,做好以下工作。

1.必要性评判。机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确保外出活动中,非必要情况或能以其他方式完成工作任务的,尽量不携带涉密载体。以此减少涉密载体外出频次,从源头降低泄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最小化限缩。确需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的,机关、单位在做出批准的同时,应将外出携带的涉密载体及其密级限定在本次工作需要的最小范围和数量。如严禁携带与本次工作任务无关的涉密载体外出;低密级涉密载体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的,坚决不携带高密级涉密载体外出等。

3.个性化提醒。“携密外出”行程已定的情况下,机关、单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保密提醒。要将严禁携带涉密载体出入娱乐游玩场所、严禁携带涉密载体探亲访友等保密要求“无缝衔接”到业务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以此督促携带人严于律己,守护好国家秘密安全。

图片

此外,按照集中管理的要求,机关、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还应对每次自外归来的涉密载体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安然无恙”。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02644号 粤公网安备:445224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4452240001
联系电话:0663-6707133(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邮箱:hlxmh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