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利敏
新型合成毒品在我国出现、蔓延、流行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以冰毒、摇头丸等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类合成类毒品,由于合成毒品误传滥用后的躯体症状没有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那么严重,因而被套上了“安全毒品”的光环,逐渐被人们所追捧、崇尚,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新型毒品的肆虐,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特别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社会阅历浅,容易冲动,行为偏激,自我控制力差,极容易误入歧途。据2009年12月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人员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80.28%,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女性吸毒人员比例逐渐增大。因此,加强自我防范,提高对合成毒品的警惕意识,有效抵御合成毒品带来的侵害,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面对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参加戒毒工作实践,尝试着从科学治疗、心理认知、情感转化等环节入手,不断提高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帮助她们摆脱毒瘾、树立健康生活目标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新型合成毒品的出现及低龄化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合成毒品现状
早在1992年5月,广东江门市公安局查获了一个毒品加工工厂,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加工的不是人们已经知道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古柯等传统毒品,而是人们还比较陌生的新型毒品——冰毒。1996年9月,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在一个入境的马来西亚旅客身上查获4包红色药片,共3922粒,经化验,这些药片是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俱乐部毒品”——摇头丸。这两起案件虽然查获的毒品不多,但却标志着新型毒品开始在我国出现,并不断进入寻常人的视野。近些年,在我国的吸食合成毒品人员中,中青年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吸毒人员低龄化、女性吸毒人员逐渐增多正成为不争的事实。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新型合成毒品将取代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而成为21世纪流行的毒品。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兴奋剂被别有用心的人套上“安全光环”后,渐渐得到一些青少年的青睐,他们不了解冰毒、摇头丸、K粉对人体的危害,盲目吸食,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滥用摇头丸的问题十分突出。正如19岁东北籍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梁佳佳坦言的那样:我只吃了一粒摇头丸,便感觉神志模糊,从中午12点到晚上6点,一直在KTV不停止的狂舞,感觉头和脖子都不是自己的,没有饿的感觉,也没有累的感觉,但当时根本不知道,疲劳确确实实是存在的,由于精力透支,往往在家需要躺两三天才能缓解。醒来后还不想吃东西,浑身乏力,有时视线模糊,大脑眩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全被打乱了。梁某是吸食合成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一个缩影,像她那样正值花季年龄、盲目从众、好奇心强、攀比心强的女孩子在场所内占到84.19%,其前途、命运将会彻底改变。
关键词:
人员,强制,戒毒,毒品,隔离
责任编辑:
张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