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集中:大报恩寺遗址挖出16件“国宝”
今年6月,大报恩寺遗址当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除了这一殊荣,它还创造了一项纪录��南京考古史上出土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文化遗址。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在此次文物定级工作中,大报恩寺遗址出土文物被定为一级品的多达16件,长干寺地宫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富矿”。
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大小银函��这5件瘗藏佛教圣物的器物,不仅造型精美,工艺绝伦,还被学界视作研究宋代舍利瘗藏制度的重要材料,当选一级文物实至名归。而地宫内镌刻长篇铭文的石函,因其记录有地宫的建造时间、瘗埋的佛教圣物等重要信息,也被专家定为一级文物。
另外10件一级文物分别是鎏金四大天王银净瓶、描金花叶纹绢帕、墨书发愿文绢帕、鎏金凤穿牡丹纹银香盒、鎏金银香薰、玛瑙杯、镶银口蕉叶形玻璃杯、鎏金莲花宝子香炉、刻人物纹三耳银�和景德元宝铜钱。
看到最后一件文物,很多人或许会问,一枚小小的铜钱,为何能被定为一级文物?专家介绍说,景德元宝是北宋时期的铜钱,一般来说没有特别之处,但这枚铜钱的背面被人工打磨平整,并刻上了一幅“佛手拈花图”,整个图案从构图到线条布局十分完美,是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最意外:六朝重沿罐现身终结学界争论
1983年,雨花台区长岗村一座东吴晚期墓葬出土了一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颠覆了陶瓷学界关于釉下彩绘瓷器始于唐代中晚期的论断。不过,某一类瓷器的出现,必须要有同时期的同类瓷器或烧制窑口作为佐证。而在此后21年间,考古人员发掘的三国至东晋时期墓葬中,却再没发现釉下彩瓷器。
直到2004年,船板巷皇册家园建设工地出土了一件六朝釉下彩重沿罐,它的出现不但为釉下彩盘口壶验明正身,也结束了长达21年的学界争论。这件重沿罐与21年前出土的盘口壶工艺水平相近,都是厚胎、青灰色釉,通体满饰彩绘,这也印证了东吴时期的南京是比唐代长沙窑更早的“釉下彩”发源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釉下彩盘口壶就被定为一级文物,作为其“同辈”,姗姗来迟的釉下彩重沿罐也跻身“国宝”之列。
最轻薄:宋代千年纱衣仅重31.1克
2003年9月,市博考古人员在高淳县花山宋代砖室墓出土了52件丝绸服装,这些丝织品包括衣、裤、裙、抹胸、鞋袜等多个种类,历经千年而未腐烂。其中,一件质料轻薄的纱质单衣被专家定为一级文物。
这件纱衣长60厘米,通袖长148厘米,服装样式为直领对襟设计,窄袖,衣摆两侧开叉。制衣者用同色面料镶领缘与门襟,从领边露出的行针线迹来看,原来应该有一条细滚边,现已脱落。据市博相关负责人介绍,纱是一种疏薄、方孔、纤细的平纹丝织物,具有散热、透气的特点,适于制作夏季服装。这件纱衣质料轻薄,重量仅为31.1克,当之无愧地成为这批“新国宝”中最轻的一级文物。
朝天宫,一直是南京的“国宝仓库”。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10万余件,此前,全市204件一级文物中有154件收藏于市博。据记者了解,市博每年通过发掘出土的新增文物在1000件左右。此次全市新增的172件一级文物,近九成是考古人员挖出的宝贝,仅大报恩寺遗址一处就出土了16件一级文物。
文物定级也有“升降级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国内馆藏文物拿到的等级证书并非“终身制”,而是根据情况实行“升降级制”。
“随着时间推移,会有很多全新的考古成果涌现出来,因此,对于文物价值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专家解释说,假设20年前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这件文物当时在国内属首次发现,那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一级文物。但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全国各地都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同类文物,那这件青铜器的价值就会有所降低,甚至出现“降级”的可能。相反,当年的二、三级文物,如果后来被考证为曾与某个历史事件有重大关联,那它也有机会“升级”为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