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即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中华大地再次遭受列强的欺凌,几乎所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武装侵略之后,位于北方的沙俄,更是以义和团和满洲为借口,派遣数十万大军,占据了中国东北全境。
与此同时,沙俄为了彻底占据中国领土,对于东北多地的中国居民进行了驱逐乃至屠杀。位于黑龙江以北的江东64屯惨案,就是其中之一。
江东64屯位置
江东64屯位于瑷珲对岸,在海兰泡,也就是俄罗斯所称的布拉格维申斯克以南,江东64屯南北约为150华里,东西约70-80华里。这里自古就是中国人的居住的领土。在晚清之际,江东64屯居住的居民主要以汉族和满族为主,这些满汉居民形成了64个村子。由于64个村子位于黑龙江东岸,因此,此地也被称为江东64屯。
晚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拥有坚船利炮的列强打开之后,中国就一直备受西方欺凌。尤其是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不断的对列强卑躬屈膝,使得列强更加轻而易举的从中国取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特权。
而最为珍贵的土地,自然也在列强的掠夺范围之内。诸多列强中,对于土地最为贪婪的莫过于沙皇俄国。在沙俄贪婪的胃口之下,中国东北、西北地区被沙俄先后掠夺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这其中,还不包括外蒙古。
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为了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沙俄以防御英法为由,开始在西伯利亚地区向南大举侵略,武装占据了中国外东北地区。然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连与之对抗的勇气和智力都没有。
最终,在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4月,中俄签订了所谓的《瑷珲条约》,中国自此失去了外东北地区。在《瑷珲条约》的第三条写道:准许黑龙江左岸的精奇里河以南,霍尔莫勒津屯以北的原地居民,可以永远居住,俄国人不得侵犯。
《瑷珲条约》所说的“中国人可以永远居住的地区”,就包括江东六十四屯。虽然清廷对于签订《瑷珲条约》的奕山进行了严厉斥责,也拒绝批准。但是,在之后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清政府还是确认了《瑷珲条约》,并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但是,在中俄达成的协议之中,两国再次明确规定:
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人均不得占,仍准许中国人照常渔猎。从立界碑之后,永无更改,并不侵占附近及他处之地。
被沙俄占据的中国外东北地区
因此,虽然《瑷珲条约》签订之后,黑龙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了俄国人的地盘,但是在江东64屯,依然是清政府的领土,江东64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清朝《瑷珲县志》中曾记载:江左旧居64屯约有千余户,“地土膏腴,无旱乾水溢之虞,每晌年终获粮,较之江右各田,浮收一倍有奇”,从记载中也可见江东64屯的富庶。
但是,随着清政府的进一步软弱,俄罗斯贪婪胃口的加剧,以及俄国向西伯利亚移民的增多,沙俄及其移民开始对于肥沃的江东64屯产生觊觎之心。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明火执仗的沙俄士兵冲进了江东64屯,并对于居住于此的上万中国居民进行了武力驱赶和屠杀,在这场惨案中,5000多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被沙俄军队屠杀,这场屠杀,就是著名的江东64屯惨案。
为了彻底赶走居住于此的中国人,沙俄军队还放火焚烧了江东64屯,屯内的财物自然也被抢掠一空。随即,沙俄的武装移民开始大量迁入江东64屯。据《瑷珲县志》记载,1907年,瑷珲县曾派密探潜入江东64屯,发现此时俄国已经迁入普通移民211户,军队家属352家,江东64屯已经被俄国人彻底占据。
江东64屯中国居民
虽然在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多次向沙俄提出收复失地的要求,但是,沙俄均置之不理。即使在民国时期,苏联发布了所谓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张作霖也曾趁机督促处理此事。但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均对归还江东64屯之事一再推诿,拖延至今,这个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