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概率是0.92%,而来自不同城市的他们,如今在同一城市同一学校相遇。是什么样的经历和选择,促成这样的巧合?过去到未来,他们的人生轨迹又将指向何方?

他们的故事,往下看......

吕永祥vs杨栩嶂
个性签名中的专业共鸣

在引荐两人认识之前,ECE专业的杨翃嶂在跟随徐磊教授做人道救助方面的优化理论应用,而选择双硕士项目的吕永祥则在同楼层罗敏教授办公室进行图像压缩编码和无线传输加底层硬件设计方面的相关课题。

当得知对方的存在,两个人都表示这是在平生过往中第一次遇见。吕永祥猜测两人是经常擦肩而过的,“我当时还不知道翃嶂学的什么专业,但当我加他微信的时候看到了他的个性签名,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这好像是周恩露教授simulation课上说过的一句话,大概就知道他是运筹优化专业方向的了。”

怎么理解这句话?“数学建模是针对你关心的某一个场景的抽象表达,这种抽象出来的模型你就可以说它都是错的,因为它没法真实去描绘或还原一个现实场景,但这些模型给出来的结果可能对你去解决那些想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提供一些帮助。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错了但有用。”杨翃嶂解释道。

本科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海洋工程专业的杨翃嶂,出于自身兴趣修读了计算机科学的第二学位,来到GTSI ECE专业读研,是他转码后的一次专业进阶,也是他为了实现读博心愿的功底锤炼。

他目前的项目方向是针对难民物资发放过程中,在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有限或者固定的前提下,设计求解数学模型的算法,生成一个好的预算分配策略,使得难民们的overall shortage(总体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尽可能减小。他表示,能发挥专业技能为人道救助的相关帮扶提供力量,有价值且有意义,做起来并不觉得困难和枯燥。

相比起杨翃嶂的沉稳和投入,吕永祥则更加灵活和发散。本科在天津大学读通信工程专业,双硕深圳阶段的学习方向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压缩编码,实现CV任务和图像重构过程的联合优化,之后将前往天津大学完成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方向的完成后半段的学习。

面对当前多课题、多线程工作的转换压力,吕永祥却坦言,虽说每个项目的IC设计各有不同、看似不沾边,但硬件的底层设计是相通的,只要完善底层的通信硬件传输,能够使整个过程逻辑自洽,就有机会投入到具体应用中。"现在最纠结的问题就是,就业还是读博。"

关于就业还是读博,或许他们之后会互相交换建议。但就目前了解情况来看,两位乒乓球爱好者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后会先约上一场球。

王敬岩vs万程
不会主动加微信的水瓶座

在与万程和王敬岩聊天中,曾问道两人私下是否会加微信认识,他们都表示:水瓶座,不主动,不拒绝。

“顺其自然”是万程和王敬岩过往经历中最相像的性格部分。前者在大三时注意到留学美国这条路径,发现佐治亚理工学院位于深圳的办学,叠加疫情原因来到了这里;后者是在天津大学本科考研阶段,了解到GTSI招收调剂的信息,对学院双硕士项目产生了兴趣选择了报读。

看似没有极其强烈的目标以及严格的行动,但两个人的共性就在于,知道并且找到一个看得见、走得动的阶梯,顺着阶梯往上爬,成长和收益都是非常确定的。

不就是双硕

比如本科专业是通信工程的王敬岩,现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容错信号处理。即便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冷门领域,但他却没有产生转专业的念头。

“我跟导师在做两个项目,一个是软件无线电,一个是容错评估和控制。两个项目都很有意思,一个是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另一个是深入探索发现问题。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两者也是蛮好协调的,软件无线电就是搭建一个通信系统,按照已有框架慢慢添东西,细水长流;容错控制就是注入错误找问题的根本原因,遇见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

有想过读博

比如近期考虑读博的万程,只要是项目对自己专业有加成的“组”,他都“来者不拒”。

现在他在跟中科院的老师合作一篇生物医学工程的论文,做的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无创血压持续监测,主打AI与医学的交叉;上半年一篇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心血管系统中血压特征进行研究的论文,发表在EMBC 2023(国际医学与生物学工程学会年会)上;他参与的GT本部一个关于LLM大模型压缩及鲁棒性研究问题的项目组也在进入调研阶段......

在多个项目中寻找乐趣,又或是在多种实践中积累经验,他们的升级路径就像打游戏一样,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迈过这个阶段,就确定能拿到这个技能点,获得相应的经验值。他们在考虑人生规划的时候, 不是盲目地追求一条热门路线走到底,而是找到一个又一个可供攀登的阶梯。

在GTSI 2022Fall入学的新生中,共有8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一同奋斗。

那么,你遇到过与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TA吗?